达斡尔族的介绍 达斡尔族姓氏( 二 )


不管是“哈拉达”还是“莫昆达”,都是在为人民尽义务,没有任何报酬,也没有脱离劳动 。元明清时期,中原王朝先后在达斡尔族聚居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 。“哈拉达”和“莫昆达”被任命为基层政权的行政领导人,而“哈拉”和“莫昆达”不仅继续履行其作为血液组织的职能,还承担了基层行政组织的职能 。
宗教信仰黄教
达斡尔族和阿尔泰语系其他民族一样,主要信仰萨满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虽然达斡尔族受到了喇嘛教、道教和天主教的影响,也有人在汉崇拜关帝和娘娘腔的神灵,但外来的宗教和神灵不足以破坏萨满教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也没有动摇传统萨满教在达斡尔族精神文化中的原有地位 。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萨满教仍然是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达斡尔族共有的宗教 。
在达斡尔语中,主持宗教活动的巫师通常被称为“雅达干” 。由于汉语音译的不同,“亚大干”、“一都汉”、“叶德根”等词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信徒认为,亚得干是上帝的代言人,是人类的保护者 。他们有着特殊的性格和神奇的能力,能与神沟通,能为百姓祈福求神驱鬼,占卜祭祀,消灾消灾 。
亚大干没有特殊身份,不脱离生产,平时参加生产劳动,有事就跳出来替别人治病,主持宗教礼仪和祭祀活动 。雅达干没有固定的寺院、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组织,始终保持着自然宗教的原始性和原始性 。
达斡尔族萨满教仍然保留着原始氏族社会的鲜明烙印 。在达斡尔族中,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氏族萨满,称为“都卓尔雅达干” 。这种巫师有氏族始祖神,还有法衣、鼓等宗教用具 。当有事情发生,比如生病,家里闹腾,孕妇难产,死后无遗言,萨满负责“传达”神灵的帮助 。“瓦多尔·巴尔钦”是达斡尔族的始祖,以氏族和其他血族为单位进行崇拜 。它是用布做的,被切成人形作为偶像,在西窗下提供,通常不展示祭品 。在节日里,人们会烧香供奉 。腊月三十晚上,祭祀猪肉或狍子肉、荞麦米粥和酒 。
达斡尔族崇拜的神灵种类多、数量多,有与农业有关的“嘎吉日·巴尔钦”(土地神)和“巴纳吉因”(土地神),与畜牧业密切相关的“吉亚奇·巴尔钦”(富畜神),与渔猎经济密切相关的“巴尔钦生日”(河神)和“拜那查” 。这些神的存在表明萨满教具有多神教的特征,反映了达斡尔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偶像崇拜等传统信仰 。
连衣裙清代及以前,达斡尔族保持着以皮衣为主的传统服饰文化 。男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人们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更换不同种类的服装 。在冬天,男人穿的毛皮长袍大多是由动物皮或动物皮制成的,从冬至到春节 。在春天和秋天,男人穿一件长及膝盖的毛皮长袍,叫做“哈里米” 。这件皮袍是在春天、夏天或初秋用獐皮制成的 。因为缺少布料,男人一年四季都穿皮裤 。男人头上戴着许多帽子,有冬天戴的皮帽,春秋戴的毡帽,夏天戴的草帽,拜访客人时戴的礼帽,庄重场合戴的官帽,打猎时戴的头皮帽等 。穿“七卡米”(袍皮鹿皮制成的靴子)、“沃罗旗”(布底或皮底的马桶靴)或铙钹 。[9]
女人穿长袍,不束腰,不穿夹克,颜色以蓝色为主 。冬天穿“Chicami”;夏天穿白袜子和花鞋 。在元旦或节日,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刺绣绸缎,外面的开衫被称为“奥勒清”资源网,与清代满族风格基本相同,里面挂着皮革,加上缎子 。
清朝末年后,达斡尔族传统狩猎经济日益萎缩,当地陆路交通和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布匹绸缎大量进口,皮革制品在达斡尔族传统服饰习俗中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 。布匹、绸缎和棉毛制品已逐渐取代皮衣 。同时,服装的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达斡尔族的服饰、鞋帽与当地其他民族的服饰、鞋帽大致相同 。
在达斡尔族服饰的历史上,他们深受周边民族的影响,长袍的形状与满族旗袍相似 。清朝末年以前,他们习惯穿兽皮 。民国以后,棉、布、丝绸长袍成为达斡尔族的主要服饰,有立领、右翻领、大衣角和皮裤或布裤,老年人则穿夹克和马甲 。男式长袍的衣领和袖口有宽滚边,边缘绣有图案,衣领下方的右斜门襟也有宽门襟边缘,由几条浅色布条制成 。宽腰带,由皮革或布料制成,挂有吸烟工具 。女人的长袍有时会披上外套或马甲,在翻领、袖口、领口和下摆绣上精美的图案 。翻领上的袖子装饰有两个宽窄的饰边和刺绣图案 。老年人长袍宽大,年轻人又窄又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