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要废除八王议政 八王议政

八王议政(清朝为什么要破除八王议政)
明清的改朝换代 , 为中国人供给了一次以儒家幻想为情势的君臣分配权利的绝好试验机遇 。非常惋惜 , 中国人把它很轻易地废弃了 , 当时似乎没有人认识到中国有一个良机被错过 , 至今似乎也没有人对此从制度角度进行过研讨 。
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帝 , 24岁就驾崩了 。他的早逝世是一个谜 , 有病逝世于出天花和出家为僧两种说法 , 与此书大旨无关 , 姑且置之不论 。顺治帝有遗诏一纸 , 以十四罪自责 , 大意是说他自己忘却祖宗家法 , 渐习汉俗 , 清廷制度与明朝无异 , 而对满洲大小诸臣未加重用优遇 , 深自痛悔 , 云云 。顺治帝遗诏是他晏驾(或出家)之后 , 鳌拜命汉大臣王熙撰写的 , 完整是依照鳌拜的意思批驳了顺治帝 。可见在人臣的眼中 , 君主也是有毛病的 , 可以批驳的 。这大概也反应了满洲王爷们的看法 , 有虚君的意味 。以后就决不会涌现这种情形了 。兹摘录几段 , 并加以剖析于下:
朕以菲薄之德 , 继承祖宗基业 , 于今十八年 。自亲政以来 , 纪纲法度 , 用人行政 , 不能仰承效法太祖、太宗策划之余威 , 因循悠忽 , 苟且目前 , 而且渐习汉俗 , 于浑厚旧制 , 日有更张 。以致国治未臻 , 民生未遂 , 是朕之罪一也 。
某些满洲贵族们对于顺治帝观赏汉族文化的行动很不满意 。顺治帝是满洲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 , 既然住进了紫禁城 , 满洲家法不可避免地要被摈弃 , 不论是否有益都避免不了这一命运 。所谓汉习 , 就是指明朝的政治制度 。

清朝为什么要废除八王议政 八王议政

文章插图
满洲家法一大特色 , 就是所谓的议政诸王大臣会议 。汗王也不能绝对地一意孤行 , 军国大事要经过八旗王爷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来决议 。如此“浑厚旧制” , 绝对是有积极意义的 。清史学家孟森指出: “八旗者 , 太祖所定之国体也 。一国尽隶于八旗 , 以八和硕贝勒为旗主 , 旗下人谓之属人 , 属人对旗主有君臣之分 。八贝勒分治其国 , 无必定君主 , 由八家公推一人为首长 , 如八家意有不合 , 即可易之 。此太祖之口定宪法 。其国体假借名之 , 可曰联邦制 , 实则联旗制耳 。”清太祖努尔哈赤制订“八王公治”制度 , 君权不能一揽 , 君臣权利界线不清 , 相互制约 。努尔哈赤说: “继我为君者 , 勿令强势之人为之 , 此等人一为国君 , 恐倚强恃势 , 获罪于天也” , “八固山王尔等中有才德能受谏者 , 可继我之位 , 若不纳谏 , 不尊道 , 可更择有德者立之 。倘易位之时 , 如不心悦诚服而有难色者 , 似此不善之人 , 难任彼意也 。至于八王理国政时 , 或一王有得于心 , 所言有益于国度者 , 七王当会其意而创造之 , 如己无能而又不能赞他人之意 , 但默默无言 , 当选子弟中贤者易之 , 更置时如有难色 , 亦不可任彼意也资源网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这与孟子的主意如出一辙 。
努尔哈赤像八王和硕贝勒共议制又称国议制度 , 由努尔哈赤创建的王位传续制度和治国方针 。其核心是八和硕贝勒共掌大权 , 后金军政要务均由八和硕贝勒商讨裁处 。努尔哈赤决议 , 在他逝世之后 , 不承袭国主独尊的旧制 , 而采用八和硕贝勒(小王)共治国政的新制 。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 , 努尔哈赤下谕 , 不立嗣子 , 实施集体共议制 , 正式肯定实施八和硕贝勒共同治国的制度 , 即所谓“八王共议”制 。在八旗制度下 , 和硕贝勒拥有较大的权利 , 诸贝勒互相制约 , 不许可一人专断专行 。天命七年三月三日 , 努尔哈赤对八子说: “嗣朕大位之人 , 不可以使强梁有力者为也 。以这种人为君 , 恐怕他尚力自恣 , 获罪于天也 。况且一人纵使有知识 , 终不及众人之谋 。今命你们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小王) , 同心谋国 , 差不多可以无过失 。你们八和硕贝勒(小王)内 , 选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汗(大王)位 , 若不能受谏 , 所行不善 , 更择善者立之……尔八王面君时 , 勿一二人相聚 , 须众人皆聚之 , 共议国政 , 共商国是 。”(《旧满档案》)这一规定进步了八王的政治位置 。八王共议制的根本内容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