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凤冈方言中的茶风(之四

【漫话凤冈方言中的茶风(之四】“嫁奁”中的茶风民国时期“打发”中的茶架、茶椅 。人们常用“安百根田坎,送十里红妆”来形容嫁妆的丰厚 。旧俗在姑娘出嫁时,须“打发”(方言,意为赠送)嫁奁,日常所需用品俱全,称“全堂”,迎亲队伍挑抬“嫁奁”绵延数里,谓之“送十里红妆” 。习以主人请木工制作“嫁奁茶具”、亲戚赠送“陪嫁茶器皿”为俗,制作嫁奁中的茶矩与茶盒时,须择时辰赠予开箱钱(有的叫“意思钱”、“仪式钱”)给木工的“掌墨”师傅锯盖开箱 。凤冈境北,人们把“嫁奁”说成“家沿儿(音jiāyáner)”,泛指装物品的用具,大多属陪嫁物件(注:有的说成“物件儿”,念wújǐer”),其物件中组成“茶风”的元素较多,有甚者称其为茶文化的“化石” 。存放茶叶的物件儿有:木质长方形茶矩儿、茶盒(音huo,念上声);篾制圆柱或方形茶篼儿、茶箩儿、茶篓儿 。“打发”中的瓜帽百寿茶盒 。携带茶水的器具有:竹筒制作的“茶筒儿”;葫芦制作的“茶壶(音fu,念上声,儿化音)”,县境南,把装茶水的这些用具叫作“茶疙铛儿” 。剩装茶水的物件儿有:土陶、搪瓷及金属类茶碗儿、茶杯儿、茶盅儿 。桶井“茶圪当”(茶碗) 。民国时期“打发”中的唢呐口土茶碗 。煨茶的物件儿称“茶罐儿”,其大多以黏土、铜金属制作而成,其罐身由罐口、罐体、罐底构成,有圆柱状、方柱状、扁长方体状、扁正方体状、扁圆柱体状、四方斜体状、六方体状、八方体状及动物状等 。罐腹形状各异,大多为圆形,腹大口底小,有卧龟状、南瓜状、石榴状、双盘合口状、斗口倒置状、竹体状、瓦当状、文旦状、半月状等 。手柄形状各异,有的在罐身制作柄,通常叫“把儿”,其有耳状、挂钩状、半环状、斜口状、鱼尾状等柄把;有的呈竹枝、翔鸟、扭藤、花柄等悬梁提柄,柄有单柄、双柄,便于端持或搁放 。罐嘴形状各异,有园腹方嘴状、方腹圆嘴状、小腹长嘴状、大腹短嘴状;有内园外方嘴、外圆内方嘴;有唢呐口、漏斗嘴形,有梅枝、松枝状及鹤口、龙口、唇口、撮箕口、雀舌口、灯碗口等形状 。罐口形状各异,有内园外方状、外圆内方状、长颈圆口状、矮颈反唇状;有荷叶状、汤勺状、圆柱状、盘形反缘状、井口状、井栏状等 。罐身图案各异,有花草鱼虫鸟兽、渔樵耕读等绘画、雕刻工艺 。小瓜细瓷“独食儿”茶壶 。明代“打发”中的土陶茶叶罐 。民国时期“打发”中的挺腹铜茶罐 。熬制物件儿称“茶锅”念作“茶锅儿”,其有金属和土陶鼎罐、砂锅、铁锅等 。搁放、托送茶器皿的物件儿,土著人大多把“搁”说成科(方言,音kuo念平声) 。托送茶器皿的物件儿有:“茶盆儿”,用来送“茶水”或“茶食儿”的用具,大多用香木做成,形如长方形“镜框”状,一端正中固定金属“环”或“绳套”便于挂置 。搁放茶器皿的物件儿,叫“茶盘儿”,其以金属、陶瓷、木头作材料制作而成,有方形、圆形、六方、八方及荷叶、花瓣等形状,主要用来搁置茶杯、茶壶、茶盒等物件 。民国时期“打发”中的方体茶盆 。民国时期“打发”中的富贵茶盘 。存放和搁置茶具、茶水的物件,是一种以木头为材料制作的卯榫结构实物 。一般安放在椅、凳之间,便于取茶、沏茶、泡茶、添茶水 。旧时,茶几有“四柱”或“六柱”框架支撑,悬台式装置,上台为存放茶叶的抽屉状“盒仓”;中台为搁置茶具的盆式“盘仓”;下台为搁置茶壶的箱盖状“壶仓”,具有综合利用、便捷、保温等特点,其通常以“四柱”茶桌(几)搭配用之 。整个物件儿富有“楼阁”格调,茶几“耳阁”栏杆式“附榀”悬空,以“花屏”装饰支撑,其“阁顶”品状雕花及支撑物结构紧密、对称,图案精雕细琢,寓意深刻 。(待续)(本文图片源于汤权、犁之、马志军及网络)民国时期“打发”中的茶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