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二 )


到了薄如纸的程度才算过得去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有气泡自重小,你以为自己在包馄饨
可能是在解物理浮力题
吃小馄饨重汤
汤底一般用猪骨头或鸡架熬制,清而不浊
碗底放猪油、葱花、细盐
通常不加榨菜或蛋皮丝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图 / 苏小叨/
一碗合格的泡泡馄饨,颜值要求极高
上桌时需要个个鼓着漂在汤面上
像透着嫩粉色的小水母
别看它们外形可爱
内核却是个狠角色
皮晶莹剔透,一抿即破
透出浓郁的汤和肉的鲜美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据说,没有被泡泡馄饨烫到过的苏州人
人生是不完整的
吃的时候,记得先吹一口
否则你肯定会被里面的热气烫得花容失色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如果说泡泡馄饨是软萌妹子
那么福建扁食则是铮铮硬汉
扁食是福建版的馄饨
作为沙县小吃“镇店三宝”之一
扁食携手拌面,走南闯北,广为人知
它不仅深入福建人民的早餐回忆
而且深受全国省饭钱买球鞋的骚年喜爱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跟包邮区的馄饨不一样
传统扁食的馅料不用刀剁
在外卖还没盛行的年代
逢年过节走进闽北古城
你能听到“咣咣”的敲打声
一阵紧接一阵,那是家家户户做扁肉馅的声音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一般先把肉绞碎,再捶打/
做扁食馅,得挑选上好的猪后腿瘦肉
用刀切成薄片,再用头槌敲打
直至其烂如绵、粘如糊,呈肉酱状
这种历经锤炼的扁食,口感脆嫩,分外有嚼劲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福建蒲仙吃扁食会配上油豆腐/
扁食还可油炸
从滚油中捞出,淋上酸辣勾芡
外酥里嫩,别有一番滋味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在福州,有一种扁肉燕
不仅馅是猪肉
甚至连包馅的燕皮也是掺和瘦肉打出来的
由于燕皮制作繁琐
一般家庭会买现成的燕皮
到使用前,将干的燕皮铺开
撒上水,使它回潮变软,再包馅下汤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在莆仙的一家燕皮老字号里
2斤精肉泥加入木薯粉,可制作出长6米宽1米多的燕皮/
扁肉燕又叫太平燕
是福州风俗的喜庆名菜
每逢婚宴喜酒,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
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说法
太平燕经常跟整颗鸭蛋一起煮汤
在福州方言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
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也就太平了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这种皮包肉的食物
在福建的地位比江浙沪的馄饨要高几级
但也够不上它在四川人心中的分量
在四川,大家都喊叫它“抄手”(cāo sǒu)
因为包抄手的最后一步是两边往中间合拢
颇有包抄合拢的意思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图 / 孔老师教做菜/
很多人心目中
抄手是一个四川美食icon
不管它带汤还是干的
不管它藏在哪条深邃的巷子,都会被吃货发现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前任3》中一家藏在巷子里的抄手店/
馄饨一入川
不仅换了名字,更是重获新生
在爱吃辣的川人看来
那些叫“馄饨”的,大概是莫盐莫味的面皮裹肉
跟抄手压根儿不是一个货色
红油抄手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抄手摊前的空气
总是裹挟花椒、辣椒、葱、姜、蒜的味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