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三 )


闻着就流口水
抄手裹在香到想哭的红油里
香辣中带着丝丝甜味,拌匀了吃非常过瘾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做红油抄手,调味是重头戏
上镜《早餐中国》的成都老五抄手
上午卖抄手,下午开麻将馆
这么有生意头脑的老板,给抄手调味时也有小心机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餐桌掀开就是电动麻将桌/
老五在和馅时会加入花椒和生姜水
达到劈腥提味的效果
制作酱料他们用的是
二荆条辣椒和朝天椒的粉末
保证七分辣三分香的风味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将适量菜籽油加热
直到表面有白烟冒出
再倒进混合好的酱料中
激发出麻辣鲜香之味,红油就制成了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老五的红油抄手/
抄手皮通常比包邮区馄饨的皮要厚实有韧性
为的就是更好吸收香浓的红油
红油抄手麻辣辛香,香浓味美
你是吃一碗啊,吃一碗啊,还是吃一碗啊?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你以为川渝吃货对馄饨的改造就算彻底吗?
不,大吃省才是让馄饨走得更远的推手
广东人叫的云吞
其实是“馄饨“的粤语发音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清朝年间
外省官员带来江南的面食
广东民间逐渐流行吃面
跟江浙前辈相似
广东云吞也是穷出身
师傅挑着云吞担穿街过巷,偶尔停在榕树头下
卖上几碗云吞,跟街坊吹水
为了能快速煮熟
一张云吞皮只在中间包一点肉,四边自然散开
这样子,热汤中的云吞都留着“金鱼尾”
无意中增添几许写意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最传统的云吞馅是三分肥七分痩的猪肉
鲜虾云吞是作为高配版产生的
用的是小河虾,胜在增鲜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时局变动,广东师傅逃难去香港后
他们因地制宜开始用厚肉的大海虾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香港早年的云吞面档/
广东人吃云吞,经常和面一起吃
云吞皮的做法,也就跟广式碱水面同出一门
北方做面不加蛋黄,面身洁白
广东的面通常会加碱水
加整颗蛋,面身澄黄透亮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广州许多面店都标榜所用的碱水面
是用竹竿压出来的竹升面/
至今,一些云吞面老字号
仍会标榜自己用全鸭蛋和面不加水
连云吞的接口抹的也是鸭蛋黄
上海大馄饨皮肥厚松弛
苏州小馄饨皮存在感弱
但加蛋的广东云吞皮则更紧致筋道,久煮不烂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广东人爱喝汤
云吞的汤底自然也经过改良
大地鱼、虾子和猪骨
是广东云吞汤底的基本修养
汤底色泽金黄清澈,鲜香浓郁
吃完云吞喝干汤底也不觉口渴,方为优秀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大地鱼在煮汤前会先烤一烤/
现在有面店在云吞里包入鲍鱼
大虾,单价动辄三四十元
但云吞面的精髓
并不在云吞里的虾有多大
面有多大碗,而在于“恰到好处”这四个字
北方面条是当饭吃的
云吞面最初是有钱公子哥的下午茶
当点心吃着玩的
一个饭碗底四颗云吞
一两面,汤不没过面
这种分量叫“细蓉”,用来解馋刚刚好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文章插图
 
/一碗讲究的细蓉,
上桌时是看不到云吞的,勺子放在碗底/
每个老广心中都住着一碗云吞面
云吞面不仅是一份风雨无改的早餐
更是广东这方水土所养育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