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 用户层面:变贵了or不好吃了

2020年 ,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给实体餐饮行业带来始料未及的冲击 。
而火锅巨头海底捞的股价却是另一番光景 。 疫情期间海底捞股价从2020年3月19日的27.45港元/股连翻几番 , 待到2021年的2月16日 , 其股价达到了85.80港元/股的历史最高点 , 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 。
随着海底捞的股价创下新高 , 创始人张勇夫妇也迎来高光时刻 。
呷哺|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 用户层面:变贵了or不好吃了
文章图片
资料图
2021年3月2日 , 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 , 榜单显示 ,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在过去的一年里财富激增138% , 以245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跃居全球第38位 , 排名超越李嘉诚、许家印、刘强东夫妇等一众超级富豪 。
然而高光短暂 , 之后海底捞股价“跌跌不休” , 最低触及26.10港元/股;而截至2021年10月4月 , 海底捞收盘价为28.35港元/股 , 市值蒸发已近3000亿港元 , 目前总市值为1547.63亿港元 。 张勇夫妇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的宝座 。
呷哺|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 用户层面:变贵了or不好吃了
文章图片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 , 海底捞的股价怎么就受到如此重创?红星资本局将主要通过海底捞的门店层面、消费者层面以及新业务层面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
(一)门店层面:
判断失误 , 疫情期间“抄底”
目前海底捞的收入主要来自餐厅收入 , 餐厅收入=单店收入*门店数量;单店收入=翻台率*客单价*客座数 。
回顾2016~2019年海底捞的财务数据 , 海底捞营业收入从78.25亿元增长至266.19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50.4%;业绩呈现高速增长状态 , 而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门店的持续扩张和同店数据的持续提升(包括翻台率水平、客单价等)驱动 。
在2020年疫情的大背景下 , 海底捞高管层判断疫情持续性较短 , 又有前些年亮眼的财务数据做支撑 , 便认为可在短期内“抄底” , 进一步稳固市场份额 , 随即展开逆势扩张的战略 。
2020年海底捞新增门店数达544家 , 平均每天新增1.5家海底捞门店 , 创历史新高 。 截至2020年底 , 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298家 , 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 , 海底捞门店数量已达到1597家 。
呷哺|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 用户层面:变贵了or不好吃了
文章图片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然而海底捞的逆势扩张 , 却让其门店翻台率变得没那么好看了 。
一直以来 , 海底捞都保持着行业内较高翻台率 , 高翻台率不仅能给海底捞带来更多收入 , 也意味着海底捞受市场欢迎的程度 , 进而反映出企业的市场想象空间 。
2019年 , 海底捞的翻台率为4.8 , 属于行业内较高水平 , 同时期的呷哺呷哺(00520.HK)翻台率仅为2.6 。 然而在盲目扩店后 , 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跌至3.5;2021上半年持续下跌至3 , 其中2021年新开餐厅翻台率仅为2.3 。
呷哺|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 用户层面:变贵了or不好吃了
文章图片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据国信证券所测算 , 若海底捞翻台率跌破3次/天 , 也就意味着海底捞单店正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而据公司财报显示 , 海底捞2021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为0.48% 。 这家火锅巨头 , 业绩岌岌可危 。
2021年6月 , 张勇在股东大会上直言:“2020年6月份 , 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 , 但是直到今天为止 , 我们中国台湾地区 , 新加坡的店还受疫情影响开不了 。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 , 去年6月我进一步做出扩店的计划 , 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 ”
按照创始人张勇的说法 , 疫情的持续反复有关确实是翻台率骤降一大原因 , 如2021年6月 , 变异病毒德尔塔袭击广州 , 海底捞在广州的当月翻台率从3.1直接跌至1.2 。
另一方面 , 新门店选址尤为重要 。 短时间内扩店使海底捞门店密度快速变大 , 新店的分流效应也会拉低现有门店的翻台率 。 也就是说 , 对于海底捞而言 , 特定区域的蛋糕是有限的 , 盲目扩店使得海底捞失去了对市场蛋糕的判断力 。
(二)用户层面:
变贵了or不好吃了?
翻台率上不去 , 还有一种办法同样可以提高海底捞的餐厅收入 , 那就是涨价 。
2020年4月份 , 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晒出海底捞账单:“半份血旺从16元涨到23元 , 半份土豆片13元 , 算下来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另一位网友的账单也显示 , 整份酥肉从去年7月的26元涨价到44元 。 消息一出 , 海底捞涨价事件便迅速被网友骂上热搜 , 不少网友直呼“太贵了 , 吃不起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