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幽默图片:假如男人、女人是机器 。
在极端保守主义者和绝对平权主义者之间 , 有大量人仅仅认为性别差异存在 , 但又不反对性别平等的理念 。 持这种立场的人
【性别|英美平权运动转向“封杀文化”,我们需要怎样的性别哲学?】(男女、异性恋同性恋都有)
在听到一些极端女性主义者的完全平等论述时 , 常常会感到匪夷所思 , 于是反而会刻意重新强调男女差异 , 结果被这些女性主义者指责为父权制的支持者——用学者巴特勒的话来说就是 , 女性主义者这种述行
(performative)
论述反而生成出父权制支持者 。
承认性别差异的存在 , 与支持性别不平等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是 , 性别议题的论争者经常将两个概念融合成一体:极端保守主义者认为性别差异的存在证明了性别的不可能平等;绝对平权主义者则同样认为性别差异的存在是性别不平等的前提 , 因此为了实现性别平等 , 就首先需要消灭性别差异 。
这两个水火不容的立场 , 却同样将两个概念捆绑起来: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被看作有紧密的因果关系 。 这种概念捆绑 , 起源于一种更深刻的、进入到认识论维度中的含混:无法区分性别的质性差异 , 与性别权力的量性差异 。
对质性差异和量性差异的含混 , 以及透过同一性来取消差异性的倾向 , 被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看作理性主义和空间性思维的错误 。 空间性思维的错误并不只出现在性别议题上 , 也出现在民族或种族问题上 。
在评价这种行动框架的功过或作用之前 , 本文更想要从“同一性”和“差异性”这对哲学概念的梳理中 , 分析今天的社会身份纷争问题的意义和逻辑 , 并且尝试提供理解性别问题复杂性的另一个方法 。
2
为什么一些刚强、独立的女性主义者 ,
反而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任何平等主义的逻辑核心 , 就是排除差异 , 然后将差异者归入同一的普遍系统中 , 使得这些差异的事物或人可以在社会上与他物和他者流畅交换 , 共享同样的权利和实行同样的义务 。
威权主义和浪漫主义就与这个逻辑相反 , 主张某一些东西有不可与其他事物平等交换的特殊权威和超凡力量 。 这两种对立的倾向虽然在文化、情感、习惯与社会认识上有很多差别 , 但从概念的核心来看 , 它们之间的差别仅在于 , 前者以同一性统合差异性 , 后者以差异性压制同一性 。
女性主义平权运动对同一性的追求 , 也就是将女性归入到社会交换网络中:两性同工同酬 , 家庭的养育功能被看成经济化的再生产作用 , 也都是同一性逻辑的社会要求 。 平权主义者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去除差异 , 从社会平等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 。 然而 , 那些绝对差异无法被化约、无可被完整表达、不能平等与其他事物交换 , 但它们同样是真实的东西 , 例如身体经验、记忆、情感、自我认同感、自我怀疑 。 这些真实的差异 , 又如何被同一性逻辑所处理呢?
中国台湾关注平权议题的自媒体“苦劳网”采访人员王颢中 , 早前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篇评论 , 很能表达出女性平权主义的同一性逻辑局限:在盛行“女力”形象的美国流行乐坛中 , 唱作歌手拉娜·德蕾反其道而行 , 其歌曲所表达的是女性对男性的情欲、爱情关系中的软弱、依赖和晦暗情感 。 王颢中发现 , 许多自称女性主义者的女孩喜欢德蕾的音乐 , 但却不理解甚至羞耻于自己会沉迷在这些“不健康”和“不进步”的情绪状态中 。 他认为这个现象反映了女性主义在谈论女性主体政治化时 , 遗漏了一些“残余”:这些无法交换的情感真实存在 , 但正是因为它们无法交换、难以被给予社会意义、不可被动员成政治力量 , 从而被女性自己当成奇怪和不应拥有的残余东西 。
来源:(新京报)
【江苏龙网】网址:/a/2021/0326/lmkd0H432053H020.html
标题:性别|英美平权运动转向“封杀文化”,我们需要怎样的性别哲学?(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