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

阳春三月 , 雨水增多 , 广西气温回暖、湿度回升 , 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 , 同时也到了“夺命”蘑菇高发季节 。 广西疾控中心提醒 , 不要乱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 因为有可能会误食毒蘑菇致人死亡!
01
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3月5日 , 一条村民在草地上开心采白蘑菇的视频引起了采访人员的关注 。 据了解 , 视频拍摄自南宁上林县的乡村 。 从网友发出的视频可以看到 , 上林县澄泰乡、白圩镇的一些田野里长出很多白色蘑菇 , 不少村民提着篮子、拎着塑料袋在采摘 。
蘑菇|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
文章插图

蘑菇|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
文章插图

视频截图
据当地媒体报道 , 百度介绍这种蘑菇叫稻秆菇 。 顾名思义 , 就是依附在腐烂的稻秆上生长出来的食用菌 。 这种野生菌和稻秆关系密切 , 应该跟秆的倒伏、腐烂 , 干湿程度、气候有关 , 因为上林县从来没有过这么大面积的稻秆菇生长 。
广西疾控中心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 , 全年共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72起 , 发病297人 , 其中住院209人、死亡3人 。 从3月份开始 , 5—6月份和9月份是发病高峰 , 持续到10月份左右 。 发病场所主要集中在家庭 。
02
广西常见四类毒蘑菇中毒症状
疾控专家提醒 , 广西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可分为四种: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急性肝损害型和急性肾衰竭型 。
胃肠炎型毒蘑菇种类较多 , 在广西 , 主要种类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等 。 大青褶伞全区各地均有分布 。 主要引起肠胃严重不适 , 在桂林、河池、钦州等地多发 。 日本红菇全区各地均有分布 。 2020年6月桂林兴安县2人中毒 。
蘑菇|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
文章插图

▲在广西 , 引起肠胃炎型中毒的蘑菇主要种类为大青褶伞 。 图片来自自治区疾控中心
神经精神型毒蘑菇种类较多 , 主要产生3种类型的神经中毒:含毒蕈碱种类产生外周胆碱能神经毒性 , 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 , 含裸盖菇素的种类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 。 如残托鹅膏 , 全区各地均有分布 , 有毒 , 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 , 2020年5月桂林恭城县19人中毒 。
【蘑菇|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蘑菇|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
文章插图

▲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的蘑菇包括残托鹅膏等 。 图片来自自治区疾控中心
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种类有10余种 , 如假褐云斑鹅膏 , 全区各地均有分布 。 2020年6月崇左天等县23人中毒 , 其中3人死亡 。
蘑菇|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
文章插图

▲能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致命鹅膏 。 图片来自自治区疾控中心
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种类主要是含有鹅膏肽毒素的鹅膏菌属、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 。 鹅膏菌属常导致死亡的发生 , 如致命鹅膏(又名白毒伞)和灰花纹鹅膏 。 中毒后明显表现出四个阶段:潜伏期、急性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 。 致命鹅膏全区可能有分布 , 剧毒 , 最主要致死毒素为鹅膏毒肽 , 对人的致死剂量为0.1mg/kg体重 , 一个中等大小的子实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 灰花纹鹅膏全区可能有分布 , 剧毒 , 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导致死亡的种类 。
03
一旦中毒应该这样做
疾控专家提醒 , 一旦误食毒蘑菇 , 首先要立即呼叫救护车 , 其次是马上催吐 。 如误食毒蘑菇 ,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 或者烦躁、盗汗、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催吐 。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 , 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 , 促使呕吐 , 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 孕妇慎用催吐 。 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 , 不宜进行人为催吐 , 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
同时 , 要加盖毛毯保温 , 并立刻送往医院 。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 , 无论是否发病 , 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
最后一点很关键 , 请保留毒蘑菇样本 。 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图片或剩余蘑菇样品 , 一并带到医院 , 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毒蘑菇种类并针对性实施救治 ,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中毒事件的处置和病人救治 , 查明中毒原因 。
来源丨南宁晚报 采访人员 叶祯 实习生 蒋周敏
来源:南宁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