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八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文章插图
桂枝
肉桂和附子要比较的话 , 相同的都能补火助阳 , 相须为用 , 附子能够回阳救逆 , 肉桂比较次要 。 二 , 都能够散寒止痛 , 用于各种受寒的疼痛证 , 广泛地使用 , 但是附子能够祛风湿止痛 , 肉桂长于入血分 , 寒凝血瘀或者一些补气血的药当中加上一点 , 都是用的这个特征 。 此外 , 附子回阳救逆 。 亡阳证(用于)这样子基本上就把它们的异同比较了 。
另外 , 用法上 , 也是截然不同 。 附子需要久煎 , 肉桂不能久煎 , 甚至不入汤剂 , 因为它是芳香化性的 , 挥发的 。 在使用注意当中强调了肉桂和桂枝一样 , 入血分 , 所以有出血倾向的 , 容易动血 , 尤其要注意;另外 , 在十九畏当中提到的官桂 , 也就是我们这里的肉桂 。 肉桂和附子(是)需要比较的两个很重要的药物 。 至于肉桂的药材在202页的药材参考资料的二 , 还有详细地说明 , 这个自己看了 , 就知道前面的那些别名是怎么一回事?
吴茱萸下面第四味药 , 吴茱萸 。 这个(吴茱萸)是一个芸香科的植物 , 古时候单纯叫茱萸 。 比如说我们学那个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 , 那茱萸就是指的这个 。 因为中药里面有不同的茱萸 , 比如今后学的山茱萸 , 那(是)完全不同的药;另外还有一种食茱萸 , 饮食的食 , 食茱萸 , 樗叶花椒 , 不常用 , 它有多种茱萸 。 这个是类似于花椒一样的芸香科的成熟的果实 。 因为主要产在江浙一带 , 所以和产地联系起来 , 古代就称为吴茱萸 。
这个药作为一个温里药 , 也是散寒止痛 , 所以它包括了温中 , 也包括了温经 。 它用于经脉受寒的头痛、腹痛 , 所以有些痛经的方这些都用 , 用它来温肝经经脉 , 比如张仲景的温经汤、吴茱萸汤等等 。 它可以温经 , 也可以温中 。 凡是胃寒或者脾胃有寒的病证 , 都可以广泛地使用 , 这符合我们前边统一讲的 。
另外 , 它又有止呕的作用 。 本身它是一个温中的药 , 又能止呕 , 所以和前面生姜一样 , 最适合于胃寒呕吐 , 但是止呕又是独立的 , 它可以去性存用 , 所以吴茱萸常常又和一些清胃热的药 , 比如说黄连配伍 , 胃热呕吐或者肝郁化火而引起的呕吐 , 左金丸就是一个代表的方 , 不但用于中焦有热的呕吐 , 也可以用于中焦有热的疼痛 , 左金丸就是这样一个方 。
另外 , 它是苦燥的药 , 苦燥的药能够燥湿 。 吴茱萸的燥湿主要就是用于泄泻 , 腹泻 ,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四神丸 。 四神丸是脾肾阳虚 , 脾肾阳虚的病理基础导致了腹泻 , (第)一个是阳虚;(第)二个有寒 , 阳虚生内寒;第三个 , 湿浊内盛 。 那么要治疗这样的阳虚的腹泻 , (第)一个要补阳 , (第)二个要散寒止痛 , 第三个要燥湿 。 吴茱萸在里面主要是散寒燥湿的 。
我们有的书上说吴茱萸能够补阳或者助阳 , 四神丸用于脾肾阳虚的腹泻整个方能够助阳 , 但是里面主要是补骨脂 , 与吴茱萸没有关系 。 至于止泻 , 主要是通过燥湿 , 缓和了腹泻 , 四神丸止泻的是肉豆蔻和五味子才是收敛性的 , 吴茱萸不是收敛性的 , 所以吴茱萸的燥湿止泻的功效重点在燥湿 , 而不在止泻 , 所以止泻两个字可以删掉 , 而燥湿两个字是不可缺少的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文章插图
吴茱萸
因为它在方里面是针对的寒湿 , 它温中燥湿 , 有利于缓解腹泻 , 但与助阳无关 , 助阳是补骨脂的 , 所以今后学四神丸就知道这种情况 。 我们经常把复方和单味药混淆了 , 有的就说它是一个助阳止泻(药) , 有的单说它就说止泻 , 这都没有突出重点 , 突出重点就是燥湿两个字 , 五版教材最规范 , 只有这两个字 , 这个是对于吴茱萸的功用的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