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试验几百次方现窑变之美

12月29日,是第十届中国画节·第十三届文展会开展的第三天,尽管天空飘起了大雪,但在文展会的现场,市民参观的热情仍不减。当天上午,在“融艺荟萃”陶瓷紫砂名家及文创精品展展区,不少市民冒雪前来参观陶瓷、紫砂大作。
近200件作品展现高超技艺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夏义升和方福太第四次来潍坊参加文展会,带来了近200件作品。方福太带来的主要是青花釉里红和金丝珐琅彩瓷器。众多作品中,金丝珐琅彩“百鸟朝凤”天球瓶十分耀眼,栩栩如生的凤凰,满布器身的金丝,再加上竞相斗艳的牡丹,象征着吉祥富贵、百花齐放之意。
方福太说,金丝珐琅彩是赫赫有名的官窑瓷器,制作工艺讲究。就拿“百鸟朝凤”这件作品来说,在创作及器身绘制百花图案时,既要结构合理,布局美观,又要有逻辑性,让各种花朵大小、颜色、深浅层次符合自然规律,一笔画错,一刀刻错,整件作品尽毁。
此次方福太还带来了一件九龙九凤雕刻天球瓶,作品高78厘米,直径52厘米,画面中九龙九凤腾飞,神态各异,光彩夺目,寓意群贤共济,圆满如意,蒸蒸日上。“这件作品最难的是又雕又画,前后做了三次才成功,上色时还要一气呵成,否则就功亏一篑了。”方福太说。
夏义升带来的主要是青花瓷器,作品以江西鄱阳湖乡情景色为主,展现江南水乡的韵味。其中一件画筒高60厘米,画面中别致的江南房屋,连绵不断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木,好一幅江南美景。为了提升创作工艺,夏义升在作品中还专门增添了一抹黄色,体现窑变工艺。“窑变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不确定性的自然变化,用料要求很高。”夏义升说,这件作品经过几百次反复试验,最终才烧制成功一个,十分珍贵。
百余件本土精品紫砂壶亮相
在青云窑原矿紫砂展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刘洪文及其弟子带来了一百余件精品紫砂壶,惟妙惟肖、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吸引了市民前来参观。
采访人员注意到,其中一把紫砂壶极具特点,壶身是莲花座,壶钮是菩提叶下参禅,壶把形状酷似莲花枝,整件作品圆润饱满。据该展区相关负责人毛东杰介绍,这件作品由刘洪文创作,灵感来源于佛经题材“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这件作品最难的就是这片叶子,因为它没有任何支撑,还要立起来,这样显得漂亮、不厚重,在制作过程中很难把握好,刘老师反复做了好几个才成功。”毛东杰说。
除了这件作品外,刘洪文的“达摩悟道”紫砂壶也十分吸引人的眼球。这件作品采用雕塑与紫砂相结合的工艺,壶把酷似人耳形状,壶钮是石头,壶身是一位在山洞里悟道的人,整件作品造型直观,兼顾实用性。
毛东杰表示,他们的窑厂在安丘青云山脚下,作为本土紫砂制作者,他们每年都来参加文展会。“这几天虽然天气不好,但我们已经卖出去了十几件作品。”毛东杰说,来参展主要是学习和交流,了解国内著名紫砂大师作品的同时,也让同行们看到潍坊本地的紫砂制作工艺,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第一次来参展,结识众多同行
“这是一把梅桩青段壶,作品采用树桩型,纯手工制作而成。”来自江苏宜兴的宋洪林手里拿着一把紫砂壶,正在给顾客介绍。仔细观察她手上的这把壶,灰色的壶身点缀着红色的梅花,看上去古朴典雅,壶盖与壶身相结合形成一体,既协调又美观。“这把壶上的梅花以及壶身的图案都是我用手捏出来的,整整做了一个星期,是我比较满意的一件作品。”宋洪林说。
作为一名中青年实力派陶艺家,宋洪林的作品主打时尚、美观主题,在传统中融入创新。在展厅的一角,一把树皮形状的“供春”壶也十分夺人眼球。壶盖选用灵芝形状,壶身根据树枝形状制作而成。“这把壶的制作难点在于古朴自然,把树皮与壶结合得浑然一体,这也是我的一个创新。”宋洪林说。
据了解,此次是宋洪林第一次参加文展会,潍坊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以前经常听朋友说起潍坊,很想来潍坊看看,此次文展会正好是个机会。除了参展外,她还想了解一下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城市环境。“潍坊是个很美丽的城市,我很喜欢这里,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来潍坊参展。”宋洪林说,首次来参展,她结识了很多同行朋友,还卖出去了部分作品,感觉不虚此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