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诗人杜甫( 二 )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杜甫的后半生,经济状况依然不好,一家大小常饿得吃草根树皮,住的也不好;即使在情况稍好的成都草堂,秋风怒号,也会把草堂顶上的茅草卷走;雨下完,屋里漏得没有一块干土。这些经历导致杜甫早早弄垮了身体,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虐病、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的折磨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残废的老人。可即便这样,他依然始终斗志昂扬,他似乎永远胸怀博大、无私大爱,永远还有心胸留给那些平凡普通的大唐子民。襁褓中的儿子饿死,一般人早就会被悲伤压倒,但杜甫却说:“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他想到的是,自己是读书人,家庭背景让我享有特权,不用交租纳税,不用服兵役,世上不知道多少人,他们的痛苦比自己更多。自家茅屋漏了一夜雨,他由自己的苦难,想到流离失所的人们,写下了“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这样的人我们见的太少。这世上多的是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人;这世上也多的是奋斗到了食物链的上层,就忘记了来时路,摇身一变,以既得利益者的身份,替上位者辩解开脱的人。却只有杜甫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他写被迫入伍的士兵,与家人分离的痛,他写饥荒之年,长安街头的饿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写战争的残酷,四万青年,一天之内被叛军杀害,血流成河,他写:《三吏》《三别》,写新婚次日,丈夫便要出征的新妇,写两个儿子在前线阵亡,还要去军营煮饭的老妪,他也写苦于生计的砍柴女,采蕨女,耕田织布的农人,劳苦而智慧的蒿工、船夫,他写横征暴敛、写贫富悬殊、写人间惨剧。从古至今,越是国家动荡衰乱之时,人越是自私,越是追求个人利益,因为将来会发生灾难,没有人知道,当下的保障和快乐变得重要起来,这正是杜甫的可贵之处。当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他有极强的毅力,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说真话。在人人只求自保的时候,他替弱势群体发声。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曾对李白和杜甫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是飞上天去的一朵云,杜甫是稳稳当当站在地面上的一座山,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但他的诗多半是从自己出发,杜甫不是这样,他是真的深入生活,面对生活,不惧怕现实的丑陋的人”,这篇文章能看到对唐诗、对杜甫的推崇,中国有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传统,有三千年的历史。在杜甫的诗歌中,他不仅仅展现了自己的感情,还能象征整个文明在道德上的感悟能力。在杜甫这,我们会夸他是孝子,是慈父,是慷慨的兄长,是忠诚的丈夫,是可信的朋友,是心系家邦的国民。他秉性善良,而心存智慧,他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入的研习,得以理解人类本性的力量和脆弱,领会政治的正大光明与肮脏龌龊。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杜甫是中国人的楷模,他虽然没做成什么官,但在他的诗歌中,他在构建这个国家的价值观方面,比任何皇帝都做得更多。他用汉语中最伟大的语言,阐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他教会我们,什么是对人民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他更是中国读书人的精神领袖。他穿越千年,依然在不断的督促我们、提醒我们自省,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有没有自觉的记录时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