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诗人杜甫

这是一个99%中国人都没听过的故事。唐朝开元年间,洛阳开始流行瘟疫,建春门一户人家有两个三岁孩童染病,生命垂危。女主人杜氏,心急如焚,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幼年丧母的侄儿,另一个是自己的亲儿子。她找来女巫问卜,女巫说:只有一个孩子可以活下来,屋子里东南角吉利,想要那个孩子活,就把他放在那里。杜氏把自己的孩子从东南角移开,把侄儿放了过去,然后侄儿的病渐渐有了转机,逐渐康复,她的儿子却不幸夭折。杜氏当时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矛盾,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她这个生死抉择,最终为中国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个死里逃生的孩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杜甫。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杜甫在中国家喻户晓,连幼儿园的小孩都会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他被尊为诗圣,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想到他,人们就会脑补出一张眉头紧锁,忧国忧民的脸,一度他在网上的涂鸦爆红,人人都看过语文课本上的杜甫做成的各种搞怪形象,端着狙击枪目视远方的、带着墨镜骑着电动车出门的、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的、吃上洋快餐的、跟美女偏偏起舞的、玩转千元安卓机的,借着这波恶搞,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长大后的人们,又重温了背诵并默写全文的学生时代,但其实杜甫的一生比这些要复杂得多,曾经他与李白有过一段神仙友谊,两人相差十一岁,李白自由傲慢,杜甫沉稳情长,他们曾经携手同游,醉卧同眠,分手后,杜甫写了二十首诗,怀念李白,《梦李白》、《忆李白》、《怀李白》、《寄李白》,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与人们所背诵的哀戚不同,杜甫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是个文人,更是一个普通的男人。过去,我们不曾知道杜甫的一生这样悲伤。他出生在一个诗书仕宦之家,童年在盛唐。那时的中国,统一已经将近一百年,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各国的文化,艺术在这里融汇。六岁时,他就在郾城的街衢上,看过一次公孙大娘舞剑,这是他人生中最早一次难以忘却的经历。在十几岁的年纪里,他就时常出入精通音律的岐王李范,和玄宗宠臣崔涤的邸宅,在那里一再听闻举世闻名的李龟年的歌声。青年时期,他四处游历,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遭遇失败,可年轻的杜甫并不在意,他写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是我们不熟悉的杜甫。他生活优渥,鄙视凡俗,他还没有多少人生经验,也看不到现实的苦难。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后半生,他将迎来多大的波折坎坷,而正是这些伤痛,最终为他的写作注入了巨大的力量。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99%的中国人不知道,杜甫其实一生漂泊,他走了很多很多路,从河南到洛阳到江淮,到齐鲁再到长安,到奉先到成都,再顺长江而下。点缀着他起起落落一生的,是一首首我们小时候背过的诗歌。当你看完这篇文章,漫步过他的一生,才会明白,这些割裂的诗歌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悲伤。大概没有那个诗人,像杜甫这样,经历过如此多的磨难,他科举失败,担任县令的父亲又突然离世,他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于是,曾经是阔绰公子的他,只好在长安一带流浪,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的“宾客”。
伟大诗人杜甫
文章插图
伟大诗人杜甫】他经历过水灾、旱灾、大饥荒,有一年秋雨连下六十多天,物价暴涨,人们顾不得将要来到的寒冬,为了解除眼前的饥饿,都把被褥抱出来换米。杜甫,也穷的顶不住了,只好把妻儿送到奉先亲戚那照顾。那时谁也没想到,一年后的深秋夜半,杜甫从长安出发,渡过渭水到达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嚎啕,他未满周岁的幼子,刚刚饿死。只是此时他更没想到天灾,还不是最大的灾难,紧随其后的是安史之乱。这场看似内乱,实则外族入侵的战争,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据官方统计,有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死于战乱或饥荒,大唐从此由盛及衰。在兵慌马乱的年代,公子杜甫也难逃流亡的命运,于是他只好掺杂在逃难队伍中。因为过分疲劳,有一次他陷在蓬蒿里,要不是表侄在危机时刻,把自己乘用的马借给他,他可能已经在兵马之间死去。但就算勉强保住性命,这一路,日子也太难了,没有食物,女儿饿得忍不住啼哭,儿子只能采摘路旁的苦李充饥;天又一直在下雨,路径泥泞,他们没有雨具,低垂的树枝成了他们夜间寄宿的屋檐;他还试过被胡人抓住,被押送回沦陷的长安,无法与妻子儿女团聚,难通音讯。在困顿的日子里,他写下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但跟更凄惨的还在后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