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

3月3日为世界爱耳日 , 为何是这个日子?
【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因为3就像人的耳朵 , 两个3就是两只耳朵!好记!
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文章插图
耳朵是干嘛的?
听!听得见叫“聪” , 听不见叫“失聪” 。
在我们的印象中 , “聪明”是什么意思呢?字面含义是耳聪目明 , 似乎与耳目有关 , 但我们说一个人聪明绝顶的时候(例如诸葛亮) , 显然不是赞扬他的听力多么好、视力多么好 , 而是指他的智商(IQ)高 。
怎么才算聪明呢?
看看“聪”字的结构:一个“耳”加一个“总”字 , 意思是耳朵总在用着 , 这是“聪”的基本条件 。 若有朝一日耳朵不用了 , “聪”也就不成立了 。
可见 ,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 , 耳朵与IQ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除了从“聪”这个文字能看出这一点外 , 我们从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些塑像也能看出端倪 。
一般来说 , 古代圣贤(如老子、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的塑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耳朵特别大 , 甚至两耳垂肩 , 就是为了突出耳朵与聪明才智有关 。 于是 , 民间又流传着一个说法——耳大有福 。
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文章插图
为什么耳与聪明才智相关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
耳的功能就是听声音 。 现代汉语将“声音”简化为一个名词了 , 可在古代汉语中“声”与“音”是两个名词:“声”是物理的 , “音”是心理的 。 就是说 , “声”是有频率、强度的客观物理量;“音”是心接受到声这种客观物理量以后产生的主观感受 。 《道德经》说“大音希声” , 很明确指出了“声”与“音”这两个字的区别 。
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文章插图
当你透过“声”这个媒介听出了所含的“音”的意义 , 并产生了愉悦的感觉 , 那就叫“音乐” 。 这个“乐”(yùe)与“快乐”的“乐”(lè)是同一个字 , 可见意思是有关联的 。
只要有耳朵的动物都会听到“声” , 唯有人会产生“音”的联想 , 唯有聪明人会从音的联想中产生愉悦的感觉 , 因此《礼记·乐记》说:“知声而不知音者 , 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 , 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 ”这里“君子”就是智商与德行都很高的人 , “众庶”就是普通的凡人 。
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 , “音”与“乐”都是心所感知到的 , 这种感知以 “声”为前提 , 由声而音 , 再由音而乐 。 即心透过耳听到的“声”而感觉到“音”的意义 , 并产生快乐 。 耳在外 , 心在内 , 内外相应 , 故《黄帝内经》说“心开窍于耳”(见《素问·金匮真言论》) 。
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文章插图
人造的声(例如言语、歌唱、音乐等)往往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心声 , 寻求与别人进行交流与碰撞 , 听得懂的就是妙音 , 听不懂的就是噪声 。 由心而发的“声”被人耳接受到 , 继而接受者产生心的愉悦 , 再用言语、歌唱、音乐等“声”的方式回馈对方 , 从而在心的层面进行交流 , 这就叫“知音” 。
耳听不见为何叫“失聪”?文章插图
每个人长着相同结构的耳朵 , 但对同样的“声”会产生不同“音”的感觉 。 由于“道可道 , 非常道” , 因此话很难说尽 , 音乐也不是直白的 , 听者要能听懂弦外之音 , 就需要有一定的智商 。
可见 , 听这件事 , 表面看是耳的工作 , 实际是心在起决定作用 。 若没有心 , 耳听到的就全是毫无意义的噪声 , 而不是美妙之音 。 “聪”便是属于“心”这个层面的概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