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的原因与对策


“上火”的原因与对策文章插图
笔者的门诊中 , 很多患者动不动就说自己“上火”了 , 有些人将身体出现的任何不适都归结为“上火” , 也有些人将吃了“热气”的食物(如煎、炸的食物或含有辛辣的食物 , 或火锅)后出现的各种不适归咎于“上火” 。
一旦得出“上火”的结论 , 便急不可耐的吃寒凉清热的药物或食物 , 而且患者从此得出结论:他(她)的体质只适合吃寒凉的食物 , 不能吃温热的食物或药物 。
这一认识流传之广 , 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 “上火”几乎成了很多现代中国人的口头禅及一切病因的代名词 , 尤其在广东 , 人们畏惧温热的药物或食物如同害怕毒品一样 , 将寒凉食物当做保健品一样看待 , 视清热下火的药物为家庭必备的救命稻草 。
究竟何谓“上火”?人体的“火”从何而来?一上火就该吃寒凉而拒辛热吗?果真这样简单 , 病人就不会越来越多了 , 因为寒凉的食物或药物随处可见 , 为何就灭不掉这个“火”呢?
何谓上火?因火热上炎而出现的症状简称“上火” , 多容易在人体上部的头面五官出现症状 。 一般来说 , 如果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牙龈肿痛、头面五官长疖肿 , 或咽干咽痛、咽部灼热感、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等症状反复发作 , 从中医的角度来判断 , 可能多与“上火”有关 。
“上火”的原因与对策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 , 并非头面部的任何症状都可以用“上火”来解释 , 如果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咽异物感、头晕、耳胀闷、耳鸣、耳聋、头面部阵发性神经痛等症状 , 大多与“上火”无关 。
火从何来?要知道“火”从何来 , 还得从人体的阳气谈起 。 大自然的阳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 人体亦然 。 这里重点要谈的便是“冬藏” , 即阳气在冬天是要藏起来的 , 人体内与冬藏相应的是肾 , 肾在五行属水 , 故常称“肾水” 。
人的阳气除了维持日常生理活动之外 , 多余的阳气应该被收藏在肾水之中 。 在《易经》里 , 水对应的是坎卦 , 坎卦是一阳爻藏于二阴爻之间(如下图) , 这个收藏在二阴爻之间的那个阳爻就是人体的真阳之气 , 或者叫“火种”、“相火” , 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 如同汽车的发动机一样 。
“上火”的原因与对策文章插图
毋庸置疑 , 这个火种是极为宝贵的 , 一旦它熄灭了 , 生命也就终结了 , 人体就成了一具僵尸 。 大自然的规律 , 凡是宝贵的东西一定是深藏不露的 , 否则很难长久保持 , 人体这个宝贵的火种就深藏在躯干下方的肾水之中 。
阳气的天性是往上走的 , 如何能保证它藏在躯干的下方而不往上冲出来呢?大自然给它设计了三道防线:
一是肾水 。
水是阴寒的 , 其性趋下 , 而且水的量是火种的二倍(即坎卦中的二阴爻) , 利用水的阴寒趋下的特性将火种包藏起来 , 使其不上冲 。
二是脾土 。
人体有三焦 , 下焦有肝肾 , 中焦有脾胃 , 上焦有心肺 。 脾在五行属土 , 故常称“脾土” 。 肾水居脾土之下 , 如果肾水藏不住这个火种 , 往上走到中焦时还会遇到脾土的阻隔 , 可以使冲出来的这个火种再降到肾水中 。
三是肺金 。
五行中 , 肝属木 , 肺属金 , 肝木主升 , 肺金主降 , 如果脾土也挡不住相火上冲 , 走到上焦就会遇到肺金 , 肺金如同人体的秋天 , 可以迫使阳热下降到土中 , 再利用脾土使其下降到肾水中 。
正常情况下 , 藏在肾水中的阳气在肝木的升提作用下随着肾水一起到达全身各个部位 , 发挥温煦的作用 。 所以 , 无论是在动态还是静态下 , 阳气总是与阴液合抱在一起的(如太极阴阳图所示) , 称为“水火既济” , 一旦阳气离开了阴液单独跑出来 , 那就是“上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