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东林游记
文/李建新
庐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它的得名不单单是因为山俊泉秀,更源于唐代李白的那首千古流传的《望庐山瀑布》,八十年代一部《庐山恋》的影片更让这座山名声大噪,火到了极致。
而我渴望这次远行却是源于冥冥之中一种无形力量的牵引,此次我们是专程为东林寺而来。
从登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的心就一直在漂浮中悸动,直到十五个小时的车程结束。一场温润的小雨迎接了我们。
坐上出租车,司机师傅便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九江城因何而得名和庐山的几个景点,以及东林寺因何被称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不知不觉就到了庐山脚下,树上的植被郁郁葱葱,山顶云雾缭绕犹如仙境,蒙蒙细雨中的树木和花草更显得精神和妩媚,似乎是在热情的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
大约四十分钟,我们就到了东林寺,德猗法师已经在寺院门口等待我们多时了。淋着细细的雨,踩着油油亮亮的青石板路,听德猗法师边走边给我们介绍路边树木和花草的名称,有河树、香樟树、银杏树、桂花、夹竹桃等都是我们北方不曾多见的树种。东林寺山门外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桥,引起了我的驻足,由于气候潮湿的原因再加上桥的两侧堤岸上长满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古树,使这座桥常年见不到阳光,故而桥身上到处布满了青苔,使得这座桥看上去显得更加历史悠久,桥下的溪水清澈见底,不知疲倦的流淌着,水里好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和水草,还有几只野鸭悠闲的游弋,是游人们拍照的好去处,我立刻掏出手机咔、咔、咔一顿连拍,然后三步并两步去追赶他们。
路上听德猗法师介绍,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由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开创,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庐山千年紫烟,虎溪万载常流。
来到寺院门口,(寺院的山门正在维修,只能走东面的侧门)围墙上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南无阿弥陀佛”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大家不约而同的双手合十驻足念了三遍。然后随德猗法师一同走进这座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一进院门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个地方曾经不止一次的来过,甚至有一种归家的感觉,那颗漂浮了一路的心终于落下了。尽管我知道在这里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左顾右盼,可我还是忍不住偷偷的这边瞅瞅那边瞧瞧,忍不住跟同来的‘莲友’们窃窃私语,太美了!这里我好像梦里来过。那一座座金碧辉煌的神殿,那一棵棵年代久远的古松,那一排排挺拔的翠竹,那一株株圣洁的莲花,那潺潺流动的清泉,那宛转悠扬的梵呗……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一时间我竟忍不住泪流满面……
过了“齐物”门,左边是一条实木构建的长廊,听德猗法师说这种木材非常稀有,是非洲进口的菠萝格,看上去非常古朴和厚重。长廊外面是一条细细的小溪,清澈见底的溪水汩汩的流淌着,溪边长着各种不知名的水草,开着白色、紫色、黄色的小花,甚是好看,溪水边一块清秀的石头上刻着一个“净”字,宛如一个少女静坐在溪边,回忆着自己的前尘往事。
在长廊里拐了两个弯就到了“莲池”,在山门的正前方,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位的莲池中盛开着白色,粉色,红色,以及白心粉边的荷花,四个莲池中间有一座汉白玉雕砌的石塔,据说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然后我们又来到“天王殿”门口,德猗法师告诉我们“天王殿”的牌匾上的天王殿三个字是出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亲笔,我抬头一看苏大学士的笔法果然名不虚传,用墨丰腴,笔画舒展,横轻竖重,轻重错落,赶紧掏出手机拍了下来。
进得殿来,大殿的中央供奉的是弥勒佛祖,只见佛祖金黄闪闪,笑容可掬,让人一见就倍感亲切,赶紧跪下来顶礼膜拜。背面供奉的是韦陀菩萨,东西两侧供奉的手持法宝,神态威严的四大天王,我们随着德猗法师一一虔诚的礼拜。接下来我们又来到“大雄宝殿”,大殿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佗佛,药师佛,三位宝相庄严的佛祖端坐在大殿中央,我们也是一一顶礼膜拜。最后我们又依次去拜了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净土宗初祖慧选大师和东林寺大德高僧果一法师。最后又去了后山竹林深处的“文佛塔”,整个寺院里的神殿基本上拜了一遍,用了大约三个小时的时间。
推荐阅读
- 配乐散文:人生,悟透了,也就释然了
- 散文诗秋 ·之私语
- 散文《故乡的柿子树》杨利都
- 故事:散文《第一次步行下乡》陈久平
- 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朱全吉|人到浮来福自来
- 扈学秋散文:心情不快左右为难的防疫捐款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马兆伦|烟台的海
- 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希音东听德爱声」散文,女儿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