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病?葛均波院士团队“肿瘤心脏病学”多个创新成果落地


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病?葛均波院士团队“肿瘤心脏病学”多个创新成果落地文章插图
得了肿瘤 , 却死于心脏?这听起来好像有悖于日常认知 , 但聆听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在“科技会客厅”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享 , 给许多肿瘤患者、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
今天(12月14日) , 葛均波院士团队做客“科技会客厅” , 就肿瘤心脏病临床实践中的创新成果研发与落地、新媒体平台工具的辅助应用进行分享 。 “乳腺癌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小程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小程序”同日发布 , “sST2评价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的预后模型及其应用”专利转化现场签约 , 我国第一部肿瘤心脏病学科普书《说句心里话2》同时宣发 。
葛均波院士呼吁 , 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密不可分 。 随着治疗方式不断发展 , 很多肿瘤患者能长期存活 , 癌症逐渐成了“慢性病” , 肿瘤患者和家属在关注癌症治疗的同时 , 千万不可忽视对心脏的监测!
中华医学会肿瘤心脏病学组组长夏云龙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志仁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心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刘斌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组组长刘基巍教授通过视频致辞 。
【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病?葛均波院士团队“肿瘤心脏病学”多个创新成果落地】科研团队攻关研发 , 患者手机随时检测
活动现场中山医院的科研人员开发并上线“乳腺癌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小程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小程序”两个小程序 。 肿瘤科医生和患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初步测定心脏危险性 。
半年前 , 52岁的王阿姨体检发现乳腺癌 , 在外院做了乳腺癌根治术 , 术后开始化疗 。 近期 , 王阿姨偶尔会感觉心咚咚跳 , 肿瘤科医生在复查时听说这一情况 , 给她安排了抽血、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 心电图提示王阿姨存在偶发室性早搏 , 但其他检测结果都没明显异常 。 王阿姨非常紧张 , 担心化疗药物是否影响心脏、是否还能继续治疗?医生当场使用“乳腺癌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小程序 , 测定她的风险等级为A级 , 属于低危人群 , 可继续用药 。 王阿姨开心地说 , 以前如果这样的话 , 肯定要去心内科重新就诊 , 现在只需用手机小程序点一点就能知道是否存在风险 , 实在太方便了 。
随着乳腺癌早期检出率的提高 , 以及治疗方法不断改进 , 乳腺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 随着生存期延长 , 癌症幸存者的长期心脏并发症风险增多 。 对中老年妇女来说 , 心血管疾病造成了更大的死亡威胁 , 而不是乳腺癌本身 。
“目前 , 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心脏不适 , 主要寻求心内科会诊 , 就医流程不便 。 而且 , 现行医学专科划分的局限性 , 导致肿瘤科对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认识相对不足 , 容易忽略早期临床表现 , 进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 因此 , 当前亟需简明扼要的风险评估方法 , 协助非心脏科医生早期甄别 。 ”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程蕾蕾主任医师介绍 。
基于临床需求 , 葛均波院士团队制定出了“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临床评分表” , 可帮助非心脏科医生早期、快速识别高危人群 , 尽快转至心脏专科寻求治疗建议 , 帮助控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 降低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率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治疗新模式
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高发疾病之一 , 在中国 , 每10分钟就有55人死于癌症;全球一半的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病例来自中国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 简言之 , 就是借助自身免疫细胞来杀灭肿瘤 ,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标 。 2016年 , 一则关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新闻称 , 他在罹患恶性黑色素瘤、并转移到大脑和肝脏后 , 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 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全部神奇地消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