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本文约3800字
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兼容并蓄、与时俱进,是世界上唯一不曾间断的、历久弥新的、持续发展的伟大文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文章插图
藕荷色缎绣折枝藤萝纹夹衬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使得中国古代服饰保持与世界其他服饰文化较远的距离,以“自我”为核心,在一定程度对外吸收借鉴的同时,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自始至终保持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品味。
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属季风性气候类型,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这使得中国传统服装形成了前开前合、多层着装的穿着方式,和“交领右衽”和“直领对襟”的衣襟结构。“交领右衽”是指衣襟作“y”字形重叠相掩,“直领对襟”是指衣襟为直线,竖垂于胸前。两者组合在一起,具有闭合性好、穿脱方便、富有层次等优点。人们可以通过服装的叠加与递减,实现对身体温度的调节。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流域的水系、土地、气候等自然环境,为华夏祖先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生活资料自给自足的特点,培养了中华民族乐天知命、追求和谐的民族性格。由农耕生活发展而来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国古代服饰具有师法自然、人随天道的品格特点。
 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服装交领右衽示意图
中国先民通过服装的色彩、纹样、造型等要素与天时、地理、人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在心理上形成“天人感应”的意识。这促成中国古代服饰追求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形式之美与内容之善的协调与统一,也使得中国古代服饰不仅具有珠玉璀璨、文采缤纷的外在之美,还具有表德劝善、文以载道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中国先民通过“四季花”与“节令物”等应景饰品进行情景模拟,构建出一幅生动和谐、时节有序、内外融合的生活图景,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浪漫情怀和文化智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在文化演进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改变了“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的局面,并以“六王毕,四海一”的政治决心,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旗服御”等措施,建立起一套标准的中央集权式律令和官僚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融合。自此以后,整个帝制时代的中国历史发展都有赖于文武分职、等级严密的政治体系,并延续了两千多年,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组织系统、血缘脉络和礼仪教化,最终演变成缜密、系统、严格的等级秩序。每逢祭祀等重大仪式,皇帝都会亲自主持。国家仪式的举行强调帝王的威严,宣告帝王对于维护国家甚至天地秩序的重要性。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在前代积淀的服饰礼仪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六冕、四弁、六服”制度。周王的服装从制丝、染色、缝制,再到最终的穿用,要经过20多道严格的管理程序。
 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文章插图
《历代帝王图》中身穿冕服的刘秀像
 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文章插图
宋代聂崇义《三礼图》中的六冕形象
 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文章插图
冕服之章目及章次(郑玄注)
 服饰文化|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