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务是预展查看古籍原件。
参加古籍拍卖预展非常必要。图录的图片和文字记录,虽尽可能详尽描述和展示拍品的状态,但古籍书的鉴定因素非常多,任何一本拍卖图录的内容都难以言表清楚,都需要眼看手摸仔细审定。图录上的古籍,咨询说的古籍,要为买家所确认,就必须有相应的预展过程。图录仅供买家参考,买家通过预展对拍卖图录的著录、古籍拍品进行最后确认。
比如说会碰到有水印的古籍,这对于研究和鉴别考订古籍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它,考订工作就会难上加难。浮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植入纸张的一行标示,或者是一个花体字符、时间日期、商标、徽记等等,那组图案通常是以线条构成,安置在筛子内的纸浆中,等到纸张成形之后,它便隐身在纸张中。由于图案的纹路比四周的纸浆薄了一点,因而只要将书籍的纸逆光观察,透过的光线在纸张厚处相对较暗,薄处较亮,水印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国际上有专门研究著作,探讨古代西方各造纸坊的水印。在中国,纸张有浮水印的书籍古时不多见,但是近代以来存在。比如说郭宝昌《项氏藏瓷》的纸张是特制的,天地上下有其字号水印。对于中国古籍更重要的是看簾纹。在预展中或许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将古籍书打开,对着灯光看,大多数人都不知这是为何。其实一看就知道此人是行家里手。古籍书的用纸,一定是手工制作,抄纸用的竹带簾子,是用丝线编织而成,有丝线之处比没有丝线处会高出一点,纸浆在此就会薄一点,因而只要将书籍的纸逆光观察,簾纹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由于中国古代的造纸工坊,在发展变化和进步,存在着一个簾纹由宽变窄的过程,因而可以依据簾纹的宽度鉴定古籍印本年代,这是鉴定宋元刻本的重要依据之一。
经常泡在古籍善本拍卖的展览现场,那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亲手触摸,可以慢慢翻看,可以仔细核对鉴定。图书馆可没有随意上手明代的、元代的、甚至是宋代的善本书的机会。展览馆里看东西,对于行家来说,总是不美,有时就是拼了老命,两眼直勾勾的盯着看玻璃柜冷冰冰展出的那些玩意,也常会感到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既然是公开预展,就得允许参观者品头论足。如果是半路出家,说出一些外行话,那也无碍,怕的是成心胡说。客官嘴里直挑剔,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但是等货一拿到手,他转身就到处去大加吹擂了。这就是行里人常说的“扎针”或者“打枪”,意思就是某买家看中了某件拍品,在预展现场四下散布谣言,说拍品有问题,是赝品,如何如何不好,引得其他感兴趣的买家心里打鼓犹豫,退出竞争,这样就减少了竞争对手,就可以捡到便宜。因此, “打枪”的枪手往往就是竞买者,就是想竞买此件拍品的买家。当然还有一种“扎针”的目的,就是让拍卖公司卖不出去。这是行里流行的不正当竞争恶习。
因此,买家看任何拍卖展览,要自己心里有主心骨,古人云:听之于耳,或听之于心;观之以目,或观之以心。说的就是看东西,不要听故事,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思维判断,不能一味听别人怎么说。
最后的要务是多方咨询。
藏书家选定中意的拍品,不要自以为是,多少应该与拍卖公司主管,以及长眼的专家,进行咨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听一点建议和意见,多了解一些拍品的相关信息,总是有好处的。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与拍卖公司的业务主管成为知己,那你一定交上好运了。
1994年拍卖预展,有一位台湾来的客人,当时是看一件挂在墙上的立轴。他看看正面之后问我,可不可以看看背面的装裱。我说可以,于是卷起一部分,露出了背面装裱,重要的是看到了背面的签条还有题签,落款是“余晋和”,是此人收藏的旧物。这位台湾老兄问我知道这人否,我说知道,这人是汉奸,当过华北伪政府的警察局长。这位老兄瞪着眼睛看我说:这种人你也知道,你怎么会知道?我只笑了笑,说我是主编出版过《华北抗战》的人,里面有许多华北伪政府官员的照片,其中就有此人。就这几句话,给了他非常专业的回答。最后就是他,竞买得到了此件拍品。
推荐阅读
-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中国古代三大奇书,日本一著化妆品品牌,取名自其中一本书
- 男人不可以穷,静下心读这六本书,永远不晚
- 价值连城的古籍,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
- 她是中国首位女历史学家,丈夫死后写了一本书,毒害中国女性2000年
- 这本书凭什么能刷爆大半个娱乐圈?
- 浙江“造纸匠”钻研古纸技艺 提供中国80%古籍修复用纸
- 本是中国千年古籍,却被日本抢先发表,学者:损失早已不可估量
- 寒夜里看看这本书,它教你在没人注意的地方看到美丽
- 清朝曾封禁过两本书,谁想大清因此亡国,日本却靠它走向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