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侠|稻盛和夫:我的管理原则,只有一条( 三 )
彼得·德鲁克认为 , 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 。 因此 , 在实践中持续获得成功的稻盛和夫先生 , 一定更有发言权 。
其次 , 稻盛和夫先生在企业经营领域开辟了另一个维度 , 他提出了“以心为本”的经营 。 实际上 , “以心为本”这一提法本身 , 就已经显示出了跟西方管理思想相反的那种强烈的内向关照 。 这意味着经营思想的升维 。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 , 企业存在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德鲁克所提到的“满足外部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 为人心服务” , 为的是凝聚人心、塑造人心、磨练人心 , 来帮助人超越本能和欲望的束缚 , 发扬出人性中光明、强大、美好的一面 。
这为我们揭示了——企业经营的终极目的并不在外部世界 , 而是指向人的心灵 。 这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中重点关注外部世界的外向关切有着明显的区别 。
三、内向关切 , 对凝聚人心的影响
稻盛和夫先生对于企业经营的高度认知 , 源于他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深刻理解 。 他说:
“人生的目的就是提升心性 , 磨练灵魂 。 ”
在他看来 , 从企业经营到人生成长 , 人的一切行为都只有一个目的 , 就是为了“提升心性” , “ 让自己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高尚一点点” 。
也就是说 , 为组织外部的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 , 从外部市场获取和转化资源这种行为本身 , 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 最终目的一定是通过经营企业 , 在为外部市场创造价值的过程中 , 磨练人的精神内涵 , 让经营者自身、企业员工 , 乃至所有相关人员的心灵 , 都变得更为纯洁美好 。
1983年 , 稻盛和夫先生创办了公益组织“盛和塾” , 目的是指导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学习经营企业 。 三十多年来 , 盛和塾都有一句未曾改变的口号——“提高心性 , 拓展经营” 。
在稻盛和夫先生看来 , 人生的目的 , 是实现幸福和圆满 ,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 , 就要不断地磨练和提升自己的心性 。
这是因为 , 只有经营者内在的心性、人格得到了提升 , 才能驱动全体员工的“人心”;只有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人心被凝聚起来 , 企业才能在外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
在这个思想脉络中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 经营者个人通过“提高心性” , 在企业中实现“ 内圣外王” , 凝聚全体员工的人心 。
而企业则通过“凝聚人心” , 在外部市场中实现“内圣外王” , 获得市场优势地位(即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创造高收益”) , 而这个“高收益”又被用来为全体员工和社会大众谋幸福 。 由此 , 形成了一个由内而外 , 再由外至内的逻辑闭环 。
在这个思想体系中 , 企业经营不再只是对外部资源的追求和占有 , 而是扩展到一个全新的维度 , 即 为内在的人心服务 。
那么 , 稻盛和夫先生所构建的这套思想体系 , 到底跟西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呢?
第一 , 对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即对“企业使命”的认知)不同 。
彼得·德鲁克认为 , 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客户 。 这是一个典型的外向时空关照 , 与西方文明中倾向于探究外部存在的思想发展脉络相一致 。 而稻盛和夫先生则认为 , 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是“ 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关照 , 映照出了东方传统中“内求”( 向内探求)的文化特质 。
从因果关系上来看 , 员工是企业的内在核心要素 , 如果在经营中不去追求员工的幸福 , 就难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智慧 , 企业在外部市场中创造价值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 这样也就意味着“创造客户”这一目的的达成必将受到影响 。
反过来说 , 企业只有把“ 实现员工的真正幸福”视为自身使命 , 并将这一使命真正内化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 , 使其成为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指针 , 员工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企业在全力谋求自己的幸福 。
推荐阅读
- |女生嫌弃我矮,嫌弃我的职业,该怎么办?
- |超7成九零后,不等领导走就下班:“你卷你的命,我摸我的鱼”
- 面试|我面试了我的老领导,但是我还是拒绝了他!
- 普货|从平凡中寻找美感,从噪杂中寻找宁静——多肉给予我的心灵疗愈!
- |“他的工作,我不管;我的事,你别插手”:2招破解,高效合作
- 我的心|喜欢养护花卉,就选“5款花”,花大色艳数量多,开花爆盆真漂亮
- 离职|我的第一次闪电般入职和离职,到底哪里错了呢?
-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令人心动的offer3》教会我的15个职场小感悟
- 冷知识|关于《我的世界》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最后一个源于现实!
- 稻盛和夫|?有?一冷门岗位,薪资待遇可观还享有事业编制,但报考者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