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融科技如何监管?金融委这场会议说明白了

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迎来了金融监管当局顶层定调 。
"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 , 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 。 "10月31日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 , 会议指出 , 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 , 也要加强监管 , 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 有效防范风险 。 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 , 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
中金公司判断2021年金融监管重点将转向风险控制 , 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金融科技主体的管理;与此同时 , 头部持牌机构的金融科技业务管理有望边际放松 , 以营造更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 市场对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的成长性有较强信心 , 并给予其远高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估值 。 考虑到宏观经济稳健复苏、监管环境边际改善 , 我们认为市场严重低估头部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行 , 建议加大配置 。
何谓"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近日撰文指出 , 蚂蚁集团仅用16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平台、最大的小微经营信贷平台、最大的线上理财服务平台和最大的线上保险服务平台 。 蚂蚁集团的核心业务已经和银行很相近 , 其实际拥有的客户群体、管理的信贷规模、管理客户资产规模(AUM)以及市场影响力都超过了很多传统的商业银行 。
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 近年 , 金融监管机构多次公开强调 , 金融活动必须持牌经营 , 市场上已涌现一大批民营银行、消费金融、理财子公司等机构 , 甚至培育出蚂蚁集团这种金融控股公司 , 既有效提升金融效率 , 又使得普通消费者享受到金融科技的便利 。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指出 , 我国金融科技应用在许多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 。 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飞速发展 。 目前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接近90% 。 小微企业贷款过去是20-30天的审批周期 , 现在通过科技平台实现了"秒申秒贷""立等可到" 。 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发展金融业务 ,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他在演讲中同时指出 , 将继续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 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 提升服务效率 。 密切关注和评估科技革命对金融业的影响趋势 , 并做好前瞻性部署安排 。 在监管方面也要加大科技运用 , 提升监管效能 。 当然 , 金融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风险挑战 , 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 。
金融科技发展带来了哪些新问题?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金融产品、再造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 , 也改变了金融运行机理 , 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 , 金融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0金融街论坛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的讲话中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
(一)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 金融科技重新定义数据价值 , 改变数据管理方式 。 从以物理网点为主的人工方式 , 到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主的自动方式 , 数据采集手段更先进、渠道更多元、维度更丰富 , 金融数据资源呈爆发式增长 。 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从内部专网转向互联网 , 大量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下 。 与此同时 , 部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数据保护意识相对不足 , 对数据泄露环节和危害认识不到位 , 而不法分子窃取数据的手段却不断翻新 , 从面对面诱骗到远程网络攻击 , 从木马病毒到短信嗅探 , 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 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二)数字鸿沟弥合任重道远 。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 金融服务向线上化、智能化发展 , 在丰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剧了数字鸿沟问题 。 在服务接入环节 , 瞬时高并发、多频次、大流量的新特征抬高了支撑金融服务的软硬件门槛 , 影响服务可达性 。 在服务使用环节 , 老人、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因理解能力弱、接受度低、适应性慢 , 无法灵活掌握各类智能产品与服务 , 在数字生活中被"代沟式"淘汰 。 数字鸿沟拉大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差距 , 加大了不同群体间生活质量对比度和距离感 , 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 如何弥合这道"鸿沟" , 已成为金融科技高速发展必须直面的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