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东汉末年“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三国演义》 , 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旦被提起 , 就会把我们带回到东汉末年那个豪杰并起、群雄逐鹿的大争之世 。
诚然 ,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但无论我们对魏蜀吴三国有着怎样的印象 , 东汉末年是魏蜀吴“三国”争霸 , 已经成为我们的固有印象 。
但有些历史爱好者却发现 , 在东汉末年 , 除了魏蜀吴以外 , 还存在着一个有别于三国之外的第四国——东国(又称燕国) 。因此 , 东汉末年应该是“四国鼎立” 。那么 , 为何罗贯中在写这部书的时候 , 抹去了这个国家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所谓的“抹去”之说 , 本身有些牵强 , 因为这个被抹去的国家 , 在体量上本就难以与魏蜀吴相抗衡 。不仅如此 , 其历代国主更是长期偏安一隅 , 毫无进取中原之心 。将这样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国家强行放到三国争雄的故事世界中去 , 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
首先来介绍一下这个小透明国家的发展史 。
经历黄巾之乱后的东汉王朝 , 国力日渐衰微 , 尤其是大汉天子 , 其威权和实力的衰落态势更是变得难以遏制 。在这种情况下 , 各地豪杰争相涌现 , 所有人都在等待天下大乱的一刻 。
在过去 , 由于小说的影响 , 我们最常见的是孙权、刘备、曹操或者袁绍、董卓等势力在乱世的发展 , 但这其实只是中原地区的景象 。在更加偏僻的辽东 , 同样有野心家趁乱而起 , 他就是辽东太守公孙度 。
当时的辽东虽然远离中原 , 但是袁绍的崛起还是影响到了这里 。于是 , 这位董卓入京后提拔起来的辽东太守转而投向了袁绍 , 以表面上的臣服换取了发展的时机 。客观来讲 , 这种隐忍和等待 , 正是公孙度能够最终立国的根本保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公孙度统治时期 , 他虽然自称辽东太守 , 但由于同时统摄东莱郡、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菟郡等四地 , 他其实已经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他自夸的“雄张海东 , 威服外夷”也并非都是水分 。
与战乱纷纷 , 豪杰争雄不断地中原相比 , 辽东其实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他一方面继续想方设法的安抚中原地区的统治者 , 减少自身对他们的威胁感 , 并以联姻等拉拢手段 , 获取扶余等地的支持 。
另一方面 , 他以近乎“殴打小朋友”的方式对高句丽和乌桓这两个当地势力进行轮番征讨 。就这样 , 在这种蚕食和鲸吞并用的方式下 , 一个统摄辽东的庞大势力出现了 。
公孙度虽然于建安九年去世 , 但他的继任者公孙康同样延续着他的政策 , 以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兼施手段治理地方 , 同时放下身段降低姿态 , 减少中原王朝染指辽东的进攻意图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这种平衡政策既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和耐心 , 同时也需要时势予以配合 , 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
但公孙康死后 , 其弟公孙恭和其子公孙渊发生了火并 , 这场内耗一方面严重损耗了东国的国力 , 使得外部势力得到了窥伺东国的机会 。
而另一方面 , 杀叔继位的公孙渊并没有东国前几任统治者的隐忍和耐心 , 他主动与东吴联合 , 却又在发现东吴无力帮助自己后再次降曹 。
这种对外政策上的反复无常使得东国变得孤立无援 , 也让曹魏有了讨伐东国的借口 。就这样 , 原本臣服曹魏的东国 , 开始与原先的宗主国交战 。
可惜的是 , 与盘踞中原的曹魏相比 , 东国的国力依旧显得单薄 。结果 , 曹军统帅司马懿通过封赏官爵 , 轻而易举地将鲜卑拉入了己方阵营 , 双方脆弱的军力平衡被打破 , 一场大战之后东国覆灭 , 公孙氏灭族 。
推荐阅读
- 日本|日本年末年初是“求职淡季”?12月~1月找工作其实有这些好处!
- 勒布朗·詹姆斯|晚节不保!詹姆斯成也抱团,败也抱团,职业生涯末年遭遇最大质疑
- 刽子手|在清朝末年,刽子手的收入有多少,砍一颗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 楚汉,孙权|李肃:姓名相同,而才干相去甚远
- 王莽|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为何汉朝还要分为西汉、东汉?
- 楚汉,君王皇帝|张骞被匈奴人囚禁13年,被迫娶了个匈奴美女,悄悄生了个混血儿子
- 每日运势风水|岁末年初,贵人多,生意好,烦恼少的4生肖,和气生财,家旺人旺
- 楚汉|霸王项羽为何宁死不愿渡乌江?他并不傻,只是懂得了一个道理!
- 共和|西周末年的“共和行政”真相究竟是什么?迄今扑朔迷离,难以定论
- 楚汉|刘彻一共有六子,刘据一脉已被废,为何霍光不选他人而选刘询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