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湿地|【望军专栏】水样李白——《峨眉山月歌》等李白群诗教学( 二 )


(学生笔记)
师:《峨眉山月歌》记录了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心情 , 这种心情 , 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 就是——
生:思 。
师:李白所思念的“君” , 所指为何?
生:友人 。
师:还可能是——
生:家人 , 亲人 , 亲戚 。
师:如果 , 我们把思念的对象 , 扩展到物 , 那么 , 这个“君” , 还可能是——
生:家乡 。
生:家乡的草木 。
生:峨眉山月 。
师:是的 。 有很多学者认为 , 李白所思之“君” , 其实就是这轮峨眉山月啊!这轮山月 , 是李白终身难忘的故乡之月 。 李白流传最广的作品 , 是作于公元 726年的《静夜思》 。 我们一起背诵一下 。
生: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师:我们今天读到的《静夜思》 , 其实是明朝人修改过的 , 李白的原文是这样的:
床前看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 , 低头思故乡 。
师:漂泊异乡的李白仰望着这山月 , 心里想着的 , 可能正是——
生:家乡的那轮峨眉山月 。
师:我们很容易从诗歌的字面上 , 读出李白的思念和乡愁 。 那么 , 李白的乡愁 , 是轻轻浅浅的 , 还是沉甸甸的呢?
生:是沉甸甸的 。
生:我觉得是浅浅的 , 淡淡的 , 像李白这样一生狂放不羁的人 , 喜欢到处跑 , 他的乡愁不可能很浓重 。
师:具体来说 , 你是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生:……
师:不急 。 我们先看看别人怎么写愁 。 李清照曾经有词云——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师:李清照的忧愁 , 沉重到连船都载不动了 。 那么 , 李白的愁有没有这么沉重?
生:好像没有 。
师:你能够从哪些地方 , 感受到李白的乡愁并不浓?
生:他的船走得特别快 。
师:何以见得?
生:诗歌中有五个地名连用 , 造成了一种空间迅速转换之感 。 空间转换快 , 说明船走得很快 。
师:是的 。 我们把这五个地名在书上标记一下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师:五个地点 , 迅速转换;仿佛一夜之间 , 小船就穿过了千里蜀江 。 空间的迅速转换 , 实际上——
生:是船行的速度很快 。
师:船行的速度很快 , 实际又是什么呢?
生:水流速度很快很急 。
师:而从水流的速度很急很快 , 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李白心情的快乐 。
生:轻快 。
师:李白的朋友杜甫 , 也用过这个方法来写自己轻快、急切的心情 ,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面——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师:那是杜甫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 , 着急回家 。 那么 , 年轻的李白 , 离开家乡 , 心情这么着急 , 是要去干什么呢?我们看看李白自己怎么说 。
少长江汉 , 五岁诵六甲 , 十岁观百家【语文湿地|【望军专栏】水样李白——《峨眉山月歌》等李白群诗教学】 。 轩辕以来 , 颇得闻矣 。
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 , 白巢居数年 , 不迹城市 。 养奇禽千计 。 呼皆就掌取食 , 了无惊猜 。 ——《上安州裴长史书》
白 , 陇西布衣 , 流落楚、汉 。 十五好剑术 , 遍干诸侯 。 三十成文章 , 历抵卿相 。 虽长不满七尺 , 而心雄万夫 。 ——《与韩荆州书》
师:重点揣摩加粗部分 ,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生:我读到了一个少年时代就饱读诗书的李白 , 他说自己“五岁诵六甲 , 十岁观百家” 。
生:我读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李白 , 他说自己“十五好剑术 , 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 , 历抵卿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