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成渝携手打造中国经济“新动力源”

成渝地区|成渝携手打造中国经济“新动力源”
文章图片

3月27日 , 成渝地区第10000列中欧班列发车前 , 铁路工作人员在确认信号 。采访人员 唐奕 摄
成渝地区|成渝携手打造中国经济“新动力源”
文章图片

成都科学城 。 采访人员 刘坤 摄
在中国的版图上 , 地处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双星闪耀 。 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 , 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 , 拥有约1.2亿人口和近7万亿经济总量 。
今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 , 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 近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 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 , 正逢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在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 , 我国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 , 进而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 将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助推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 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并强调成渝地区要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
打开中国地图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 , 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 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 。 统计数据显示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用2.8%的土地聚集了约18%的人口 , 贡献了约38%的GDP 。
国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 , 目的就是要将地处西部的成渝地区打造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 。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说 。
从地图上看 , 成渝地区如果能与东部沿海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 , 将形成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 , 形成北有京津冀 , 东有长三角 , 南有粤港澳 , 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
姚树洁说 , 这将有助于梯次实现先进生产力的有效牵引 , 不仅将有力撬动西部地区发展 , 有效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也将有效带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
那么 , 国家为何选择成渝?
经济基础方面 , 成渝地区拥有重庆、成都两大国家级中心城市 , 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 , 经济总量占西部比重达33.25% , 成为继沿海三大增长极之后最大的区域经济体 。 今年前三季度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 , 重庆、四川经济增速分别为2.6%和2.4% , 在全国位居前列 。
同时 , 在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科研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 , 成渝地区均在西部保持领先地位 。 如 , 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成渝地区已形成芯、屏、器、核、网世界级产业集群 , 产能约占全球1/3 。
区位优势方面 , 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联通南北 , 是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多项国家战略的交汇区 , 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 , 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
协同发展方面 , 成渝地区已探索多年并已积累一定经验 。 如 , 2015年重庆和四川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 , 决定将推动交通、信息和市场三个一体化;同年 , 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 通行时间约1.5小时 , 成渝双城生活成为现实;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 , 川渝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等 。
构建高质量内循环体系
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相互关联的终结 , 但各国转向国内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 。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说 。
近年来 , 受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国家崛起、少数国家奉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因素影响 , 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加速迁移和重构 。 在长期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 部分沿海外向型企业选择向国外转移 。
在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看来 , 只有按照资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梯度转移顺序 , 将沿海的制造业更多留在西部大后方 , 跨越胡焕庸线 , 激活西部地区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 , 才能形成更高质量的内循环体系 。
如果说外循环的经济中心是长三角 , 则内循环的经济中心当仁不让的是成渝双城 。 姚树洁表示 ,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龙头 , 以及拥有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 完全有能力承担起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任 , 进而激发西部地区内需潜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