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35岁后,有多少人的生活只是“过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35岁|35岁后,有多少人的生活只是“过活”,不是真正的生活?】有多少人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呢?
早上被闹钟吵醒五分钟后才慢慢回神 , 还没睁眼就先想还有什么请假理由没有用过 。 工作以后的每一天都过得差不多 , 从早忙到晚 , 又好像什么都没做 。 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 。 跟风买的吉他立在墙角 , 被安利的新书堆在桌上有点落灰 。 不由自主地划开手机 , 一直刷到困得不行才转头睡去 。 生活好像缺了点什么 , 在夜深看着窗外的霓虹闪烁时也会有一刹的失神 。 但成年人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疲惫 , 乏味 , 麻木 。 惯性远大于动力 。 总之 , 这个不太重要的一天结束了 。
35岁|35岁后,有多少人的生活只是“过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本文插图

油管上有一个视频 , 讲“我们大部分人35岁后 , 都只是在用5%的大脑在生活 , 其他的95%都在惯性习惯中度过!”
随着步入中年 , 你的好奇心没了 , 探索的欲望降低 , 开始步入程式化的模式 。 每天的生活或工作 , 就像被设定好程序一样 , 开启——运作——关闭 。 激情、梦想、爱的能力……最终失去自我 , 成为偌大而森严的社会中一枚麻木的螺丝钉 。
或许我们也曾努力改变过 。 试着改变生活的规律、出门旅行、交不同的朋友、尝试几段恋爱 。 但生活的惯性实在是太大了 , 内心的火花再蠢蠢欲动 , 总免不了最终归于平静 。

35岁|35岁后,有多少人的生活只是“过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本文插图

成年人的生活有太多不易 , 太消磨人的热情 。 所以在平淡甚至平庸中 , 我们不断失去 。
工作习惯固化、生活方式固化、思维模式固化……固化、模式化、重复化 。 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同时也被风格所束缚 , 动弹不得 。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也就是说我们后半生基本在重复前半生的积累!难有突破 。
我们用前30多年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 , 而用后面多半生重复前30年所学 , 在程式化中、模式化中慢慢变老!我们经常讲中年油腻 , 这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 , 惯性生活是一种最大的油腻 。
随着成熟 , 我们也就开始靠惯性生活 , 而最可怕的是 , 有人可能都不到35岁就已经在靠惯性生活了 。
35岁|35岁后,有多少人的生活只是“过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本文插图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惯性之中?
第一、人性通常讨厌不确定性 , 天然喜欢呆在舒适内 , 这样就不会有焦虑、痛苦和难受 。 过往的惯性生活和对周围常规生活的依赖性 , 可以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舒适更安逸 。
第二、在成长过程中 , 由少年、青年到中年 , 随着经历、学习、实践我们逐步沉淀出一些基本假设和坚定的信念 , 并由此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 而思维模式则会直接形成行为习惯 , 习惯一旦养成 , 改变就特别的难 。
第三、随波逐流 , 为了适应或者顺应主流社会 , 大多人会不断收缩自己的性格棱角 , 所谓的变得圆滑世故 。 因此 , 我们就会被时代潮流裹挟前进 , 被巨大的社会惯性推着往前走 , 慢慢也就失去自我 。
35岁|35岁后,有多少人的生活只是“过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本文插图

打破惯性 , 我们才能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才能拥有更多创造力 。
如何打破惯性 , 让人生截然不同?
实践出真知 , 当你用你的思维定势去判断 , 执行一件事时 , 发现其中弊病并更正 , 便打破了定势思维 。 不断突破自我 , 打破自己的舒适区 , 并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 刻意地去挑战自己习惯的事情 , 做不爱做的事情 , 听相反的意见 。 当然 , 这有难度 , 只有对自己有要求和期待 , 甚至设定自我发展愿景的人 , 才有可能实现 。 增加自己知识积累 。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 , 那些打破所谓“常识"的科学家 , 往往是某个行业最顶尖的人 。 打破这些惯性的牢笼往往需要厚积薄发的奋力一击 。 多交流同时也要保持边缘 , 与他人思维碰撞出火花 , 往往能产生新思想 。 主流社会要去适应 , 但更可贵的是边缘 。 去接触边缘的事和人 , 让自己与时代潮流保持一定距离 , 获得不同的认知和见解 。 对生活 , 现象 , 书本的反思能让你发现你思维的错误 。 不断获得反馈 , 并深度自我反省 , 以此来破除深层的假设和信念 , 进而打破思维模式 , 让自己看到更多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