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松友饮:一份全面的私域流量升级指南~上海以内广告( 四 )
同时“积分”的获取有没有全链路的任务设定 , 比如每日打卡 , 每日分享朋友圈 , 每天去社区“发图文”或者积分的兑换 , 达到一定积分可以兑换礼品 , 甚至获得权益的晋升 , 能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闭环很重要 。
让用户每次消费都感觉自己在”升级打怪“ , 并随着消费的不断加码 , 解锁的“权益也是不同” , 那么这样就会形成“上瘾模型” , 这也是增加用户生命周期和留存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
1. 会员费可以和“分销”挂钩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会员就是会员” , 为什么要和分销挂钩 , 其实完全可以打通 , 把“分销作为会员的权益之一” 。
毕竟现在是一个人人皆可分享的时代 , 设定在会员权益中 , 一方面也能筛选用户;一方面也能“促进会员卡”的消费 。
如果你想让平台所有的会员皆可分销 , 那就可以把门槛降低一点 。 比如开通月付费会员就能“分销” , 如果你不想全员分销 , 那就把权益放在季度或者半年、全年上面 。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 , 不需要收会员费的分销 , 这个权限的设定怎么做呢?比如可以设定为邀请几名好友 , 自购或者消费多少门槛即可解锁分销权限也是可以的 。
会员当中必须要做“等级体系”这也是方便用户的晋升 , 那么等级体系如何设定呢?
常规平台是按照“普通会员”、“高级会员”、“尊享会员”三个维度设定 , 但也有平台觉得麻烦 , 就直接以“月、季、年”来进行制定 。
同时也有平台会按照月、季、年的维度 , 然后横向做“普通和高级” , 比如月普通会员、月高级会员 , 其本质差异“就是在会员的权益上面” 。
会员权益主要是售卖“权益的”和积分是两码事 , 权益可以给的有哪些呢?智远认为依照平台的调性而制定 , 也不一定要去模仿别人 。
优惠券、线下体验、分销权限、直播全站推送、生日礼物、优惠活动触达、内容创作活动先知等等 , 这些都可以赠送 , 所有的权益本质除了服务于C端用户 , 一方面就是赋能小B , 也都可以成为小B分销的权益 。
2. 积分体系可以和“社区”打通
消费即给积分是所有平台常用的运营策略 , 但是积分的使用场景 , 积分的玩法很多平台做的不是太多 。 积分从本质层面可以激活C端 , 但是这个功能所有平台都在做了 , 也就意味“用户的关注度就会降低了” 。
如果想要与别的平台有所差异 , 那么就要从小B维度的需求下手 , 通过上述那些老用户 , 从平台上筛选出来的KOL,KOC下手 , 这部分人相对来说比较忠诚于品牌(平台) 。
从0-1早期阶段可以增加一些“打卡”、“签到”、“分享朋友圈”、“关注微博”、“写内容”那么相对参与也会强烈一些 , 同时呢也培养了小B用户和C端用户的粘性 , 从而停留时长也会增加 。
积分可以和社区打通 , 每次社区的活动 , 只要参与就给用户反积分;同时积分可以做兑换专区 , 除了商品 , 可以做一些特殊有意义的东西来强化品牌价值 。
比如“品牌的玩偶”、“纪念徽章”、“短袖POLO衫”等 , 都是不错的选择 , 也能避免与其他相类似的平台“商品的同质化” 。
一般的积分体系设定是从V1-V5几个不同的等级 , 从社区菜鸟到“社区领袖” 。
升级的规则可以分几个不同的维度 , 比如“消费返积分类”、“社区内容创造类”、“社会公益类”、“提升生活幸福值”类 , 依据平台的调性做定位 。
其他方面刺激用户 , 提高小B留存的便是常规的“活动” , 这里的活动不单单指销售商品的活动 , 还可以是“内容创作的活动” , 比如食品类的类目 , 就可以召唤平台“做饭美食短视频分享优质创作者” 。
然后选中做的优质内容的小B给予现金的奖励 , 或者上首页的推荐 , 自身平台流量的倾斜等 , 这一些列的动作除了让小B用户参与了 , 还能影响到平台的C端用户 。
当一个C端用户注册APP看到了这么优质的内容输出 , 从而就会被吸引 , 这也是很多女士购物习惯先去“小红书”搜一搜专业知识的核心原因 。
四、“KOL”的引入和“组织架构的搭建”
当自己平台把基本盘(分销机制、老用户选拔KOL、社区搭建、认证加V体系、日常创作活动一系列的SOP)做好之后 , 下一步便是不断的PDCA循环 , 平台内部可以一个月从自身的C端用户中选1-2次 。
除了这些之外 , 当社区创作的内容足够多和社区产品的功能(图文流、短视频流、直播)做的足够ok的时候 , 就要考虑从外面引入小B到自身平台进行内容的创作了 。
1. 外界KOL和流量如何引入
很多平台喜欢思考的模式是“我需要找更多的分销员”来帮我卖货 , 其实这个是非常无意义的 。 因为“分销员”的定义 , 这类人群就好比是淘宝客 , 他们看中的是商品的折扣 , 能不能从平台薅羊毛 。
所以运营负责人的定位很重要 , 我们需要找到更多与平台调性相符的人群 , 引进KOL、KOC的本质也是为了“分销” , 扩充平台的用户量和拉高GMV 。
KOL是腰 , 分销员是“薅羊毛” , 后者是没有粘性的 , 注重利益驱动 。 前者注重的是“内容创作”、“内容带货” , 能够做内容变现的KOL多半是有个人闭环能力的 , 即UGC产出+社群运营+IP运营+商品推荐 。
推荐阅读
- 华侨大学|“走出舒适圈,遇见一份爱”山西举行侨界青年单身联谊活动
- 红木指南|全球最大的树:它的木材够盖40多栋房子
- 第一份|虎牙斗鱼宣布合并后第一份财报,两公司净利润竟相差超3倍
- 娜娜育儿指南|农村养老有变,迎来3大调整,“两调两增”趋势明显,农民早准备
- 教育|扫盲啦!2020年CMA考试报考新手指南
- 双11|避坑指南!“剁手”忍不住,怎样“剁”得好?
- CDC|节日季来临 美国官方发布最新感恩节防疫指南
- 限制|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来了
- 服务|网约车数据安全指南将有国标:不应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
- 五大|教师易得的五大职业病,你中招了吗?附自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