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土地托管服务一线调查:“田保姆”让农民种地更轻松

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 , 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 , 我国农业经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
一方面 , 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问题突出;另一方面 , 农民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等问题凸显 。 未来 , 谁来种地 , 怎么种地?
为破解这一难题 , 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 在这种服务中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可以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金融贷款等全程“保姆式”服务 , 从而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 , 有效破解农村种地难问题 。
土地托管服务让农民收获了哪些实惠?这种模式还面临哪些“成长的烦恼”?如何促进土地托管高质量发展?采访人员在山西、河北等地进行了调研 。
新模式下 , 怎样种地——
农民当起种地“甩手掌柜”
“旋地、播种、浇地……我选择了土地生产托管服务十类中的五项 。 ”谈及“菜单式”土地托管的好处 , 长年在北京打工的河北曲周县河南疃镇石韩村村民石少波打开了话匣子 。
“省时省力又高效 , 每亩土地还能多收120元 , 何乐而不为?”同石少波一样 , 曲周县不少农户选择了全托管的“保姆式”或“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 , 当起种地“甩手掌柜” 。
近年来 , 曲周县探索“供销社+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土地托管模式 , 托管分为农资服务、耕地服务、播种服务、信息服务等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合作指导部部长刘进喜介绍 , 在土地托管中 , 各地供销社采取全托管、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等多种托管方式 , 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联耕联种、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经营机制 , 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坚持发挥流通优势 , 依托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开展耕、种、管、收、加、储、销等全程服务 , 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土地托管的背后 , 是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 , 是城镇化加速推进中“谁来种地 , 怎么种地”的全新挑战 。 “据统计 , 我国种地农民的年龄平均在50岁左右 , 其中超过60岁的农民占比约为24% 。 再过10年、15年 , 我们的地由谁来种 , 怎么种 , 如何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说 。
张天佐介绍 ,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托管有两种类型:“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 。
截至2019年 , 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 , 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8.6亿亩次 , 服务带动小农户超6000万户 , 占全国农业经营户的30% 。
托管服务 , 托出了啥——
土地托管实现“一地三收”
本应是秋收冬种最忙时节 , 山西省寿阳县南燕竹镇的一些农户却很悠闲 。 这种悠闲源自全域农业生产托管模式 。
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土地托管服务的示范主体之一 。 合作社负责人王海龙介绍 , 土地托管使农户实现了“一地三收”:一是生产托管保底收益分红 , 二是合作社统购统销生产资料的收益分红 , 三是生产托管后剩余劳动力的打工创业收入 。
南燕竹镇冀家坪村1000多亩土地整村托管给合作社 , 发展谷子产业 , 实现了谷子生产由人工为主向机械化、规模化耕作方式转变 。
“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 每亩节约人工4到6人 , 节本增收200到300元 。 ”王海龙说 。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 是稳定农业生产的核心 。 大量实践表明 ,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 通过服务组织集中采购、集成技术、标准作业、统一服务、订单收购等 , 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的作业能力和分工分业专业化服务的效率 , 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 。
张天佐介绍 , 农业农村部对19个省份共875个托管案例的定量分析显示 , 农户采取全程托管 , 算上人工成本 , 小麦每亩节本增效356.05元 , 玉米每亩节本增效388.84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