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格丽克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保守选择?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格丽克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保守选择?
本文插图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 ,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美国桂冠诗人 。 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 , 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 , 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随笔集 , 遍获各种诗歌奖项 , 包括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 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 , 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 , 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 , 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 , 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 , 爱、死亡、生命、毁灭 。
本文插图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作者: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柳向阳 范静哗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5月
本文插图
【新京报|格丽克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保守选择?】
《月光的合金》
作者: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柳向阳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5月
在过去的几年里 , 诺贝尔文学奖的选择一直受到质疑 , 以至于在外媒上有人会这样总结——2016年莫名其妙地颁给了鲍勃·迪伦 , 而下一年的石黑一雄几乎是个需要评委们向读者道歉的选择 , 2018年发生了性侵丑闻 , 然后在去年 , 两位得主中出现了在西方政治争议极大的彼得·汉德克 。 接着 , 媒体就推测 , 瑞典学院好歹应该挽回一些带有争议性的形象了 , 在10月8日之前 , 他们提供了很多“靠谱的”热门人选 , 例如牙买加·金凯德 , 玛丽斯·孔戴 , 阿特伍德以及提安哥等等 , 认为诺奖是时候站在政治正确的一方了 。 然而 , 诺奖公布的结果再次让等候者们大感意外——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 好处是她不会再带来任何政治争议了 , 因为格丽克的诗歌写作几乎毫无政治性可言 , 而让人需要在诺奖权威性之外表示困惑的一点是 , 这是今年的最佳选择 , 还是一个保守的选择?这就需要回到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文本中去探讨 。
具有原始质朴感的诗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写作方式一共有两种 , 一种是即兴的 , 灵巧而来 , 几乎不做太多修改 , 而另一种诗歌则是反复处于修改补充的过程当中 。 前一种写作形式大多集中于她早期的作品 , 在2000年 , 一次美国国会图书馆诞辰200周年的活动采访中 , 格丽克提到正在写作的诗集《七个时期》中的《星》正是她最后一首用即兴灵感的方式完成的诗 。 与格丽克作品的整体印象不同 , 《星》的语调更加激昂明朗 , 尽管仍旧带有必要的绝望气息——“我永远不会被放逐 , 我是光/是你个人的痛苦和羞辱/你敢/把我送走 , 就仿佛/你在等待某种更好的东西?”以及结尾“只有(轻柔的 , 激烈的)星星闪亮 。 这儿/在这房间 , 这卧室/正说着:我勇敢 , 我抵抗/我把自己置于火上” 。
《七个时期》的出版时间是2001年 , 是格丽克非常近期的作品了 。 与之对比 , 我们可以找到一首格丽克创作于1975年的早期诗歌《在金牛星下》中的抒情语句进行比较——“指给我往哪儿看吧 , 似乎她们会待在她们所在之处/在黑暗中给我指点吧” 。
然后再以星星的题材为线索 , 举例一首格丽克创作于2006年的诗歌《夜星》——“维纳斯 , 这颗黄昏之星/我要对你献上我的想象 , 既然在这黯淡的表面/你已经撒播了足够的光辉 , 让我的思想 , 再次可见” 。
这三首诗歌的对比 , 已经多少可以让我们窥见格丽克在未经打磨(或者起码就读感而言不是经过太多打磨)的诗歌的写作特点 。 它们在物与哲思的结合上会让人想起抒情歌谣的时代 , 具有原始的质朴感 , 这随即带来了一个诗歌中的问题:质朴何为?因为在诗歌中 , 质朴几乎是最难做好 , 但同时也最易模仿的一种风格 , 我们身边随机抽取的诗歌爱好者们 , 多少都能用质朴的方式写出一首诗歌来——只需要为它们赋予分行断句和必要的情感 。 质朴的诗歌 , 以现代诗歌的读感而言 , 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诗歌而形成的剥落感 , 即某种日常生活的表象 , 某种常识 , 通过诗歌的语调被冲刷 , 露出一种简洁而新颖的本质 。 美国新诗的发动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红色手推车》等诗歌中实现的便是这样一种艺术目标:“多有意思瞧/那辆红色的手推车/浇淋着雨水闪闪发亮/在一群白色的鸡雏旁”(李文俊译) 。 让物停留在那里 , 并形成一种自身所蕴含的孑然与崇高感 。 当然 , 尽管格丽克的写作受到过威廉斯的影响 , 但用威廉斯的诗歌来作为衡量她的标准并不公平 , 二者的诗歌目的截然不同 , 威廉斯追求的是剔除 , 由事物到诗意的事物 , 而格丽克则是从事物引向自身情绪与记忆 。 这里的对比只是用来说明一下“质朴”的艺术目的 。
推荐阅读
- 南方都市报|如何欣赏格丽克的诗
- 新京报|抑郁症患者不是天天想着自杀,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承受折磨
- 新京报|好玩│北京繁华秋景将至,去这些“赏秋”打卡点看展品美味
- 科学|彭罗斯:不思考生物化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不是好的数学家
- 搜狐文化|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哈佛教授带你读懂她的诗
- 澎湃新闻|新晋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与我们期许的“伟大”颇有距离
- 海螺社区.|周瓒|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及导读
- 人物|要了解怎么去爱,就去读格丽克
- 新京报|抑郁症患者背后的“燃灯人”
- 作家出版社|那些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