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要了解怎么去爱,就去读格丽克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要了解怎么去爱 , 就去读格丽克
人物|要了解怎么去爱,就去读格丽克
本文插图

恭喜获得诺奖的电话打来 , 格丽克说 , 「我最关心的是与我所爱的人保持日常的关系 。 但获奖对我来说具有破坏性 。 (电话)一直在响 , 现在又响了 。 」
文 |林松果
编辑 | 槐杨
十几年前 , 柳向阳常泡在一个叫「诗生活」的论坛上 , 和喜爱诗歌翻译的朋友们交流 , 应该是在那里 , 他第一次读到了露易丝·格丽克 , 很短的诗 , 《爱之诗》 , 他非常喜欢 , 开始到处找她的诗 , 接着读到了那首《幻想》:「仅仅两行 , 已经让我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 。
那两行诗像锥子一样扎人——
我要告诉你些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 。 而这只是个开头 。
柳向阳在国外网站上买格丽克的书 , 得用信用卡付费 , 等待半年 , 不停发邮件确认和催促才终于收到 。 在2006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 , 白天他在杂志社上班 , 晚上到了家 , 坐在桌前翻译格丽克的诗 。 更多是因为兴趣 , 是「为爱发电」 。 2016年 , 由他翻译的露易丝·格丽克两本中文诗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相继出版 。
整个翻译过程里 , 柳向阳与露易丝·格丽克保持联系 , 也许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了解这位新晋诺奖得主的人 。 我们与柳向阳聊了聊 , 关于露易丝·格丽克的10件事 。
1
拿了诺奖 , 也不能妨碍早晨的咖啡
联系上格丽克很难 。 她现在是耶鲁大学教授 , 独自住在马塞诸塞州 , 她从不上网 , 连邮件也是由人代收 。 柳向阳与格丽克的交往 , 除了最初阶段有过通话 , 之后都是以曲折的方式:柳向阳把邮件发给她的版权代理 , 版权代理转给她纽约的朋友 , 纽约的朋友转到她手中 。
两天前 ,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 对格丽克的授奖词提到:「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朴素之美 , 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 」消息公布后的早晨 , 采访人员的电话打过去 , 格丽克刚刚起床 , 声音还很沙哑 , 她说:「我现在得去喝喝咖啡 , 只谈两分钟吧 。 」对方问了几个问题后 , 她又问:「现在两分钟结束了吗?」谈到诺奖对自己的改变时她说:「我最关心的是与我所爱的人保持日常的关系 。 但获奖对我来说具有破坏性 。 (电话)一直在响 , 现在又响了 。 」
2003年 , 格丽克当选美国桂冠诗人 , 恭喜获奖的电话打到家中时 , 她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她对公共论坛没什么兴趣 。 她珍视平凡的生活 。 她不喜欢拍照 。 她不同于那些热衷公共活动的获奖诗人 , 以至于当年媒体这样评价她:「由于这种沉默 , 格丽克可能被证明是近些年来最不同的获奖者 。 」
人物|要了解怎么去爱,就去读格丽克
本文插图

露易丝·格丽克
2
拒绝诗选
2007年 , 格丽克拒绝了柳向阳出版诗选的建议:不要「诗选」 , 她只接受把自己的诗集一本本完整地翻译出版 。
在诗歌界这是非常少见的情况 。 许多成就大的诗人 , 都会每隔五年、十年出一个诗选 , 同样的 , 向陌生的读者介绍一个没有太高知名度的诗人 , 出诗选是一个好操作的方法 。 但格丽克更希望能保持自己作品的完整性 , 不仅仅是在中文出版时是这样 , 即使在美国国内 , 她也没有出版过任何一本诗选 。
3
一个不写序言和后记的诗人
格丽克总是希望自己隐没在诗歌背后——她的诗集几乎从来没有前言和后记 , 少有图片和签名 , 也没有标准的作者简介 。 她认为诗集就应该只有诗 , 而自己不应该出现 , 这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 。
因此 , 要出版她的中文诗集 , 出版社经历了艰难的沟通——她不希望出现「作者说明」 , 拒绝出版社使用她曾经一个诗集合订本的作者说明 。 柳向阳想请她简单给中文读者写几句话 , 她也拒绝了 。 能够让她的照片和签名出现在书里 , 柳向阳说 , 过程「相当难」 , 「那个难是她不想 , 她决绝 , 本能拒绝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