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是浪费时间,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四 )
而如果把东亚教育制度和泰罗制工厂来对比的话 , 我们会发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制定很高的学习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识点、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学校、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大量考试形成的刺激性奖惩、还有学校内部的各种打鸡血活动 。 学校目标也是要发挥学生的潜能 , 每一分钟都要致力于得到最好的成绩 。所以批评这种教育体系的人经常说 , 孩子好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制品 , 或者说 , 学生是老师的童工 , 他们的成绩就成为老师的绩效 , 所以师生的利益关系经常不是一致的 , 是相反的 。 这并不是简单的激愤之词 , 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当然 , 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 , 孩子们这么辛苦 , 如果确有效果 , 也不是不能接受 。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 。这种教育上的泰罗制 , 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 。 对于体力工作者 , 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可见的 , 所以工厂管理比较容易 , 对他们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对” , 而不是“做对的事情” 。 而现代学生呢 , 我觉得更像德鲁克所定义的“知识工作者” (知识工作者不生产有形的东西 , 而是生产知识、创意和信息 , 谁也看不出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 而且从培养目的上也是要大多成为知识工作者 。 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 , 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 , 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的内容 。 这些在技术上是无法进行严密的督导的 。所以要成为好学生 , 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 , 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 , 具有有效性 , 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好学生一定得做到:要自我决定学习的侧重 , 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度 , 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 这就需要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 所以 , 悲剧的是 , 由于东亚教育体制的工业时代基因 , 他们是用训练体力劳动者的做法 , 来培养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学者和企业家 , 这不免就南辕北辙了 。四.东亚教育体制的未来东亚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是利多于弊的 。 在工业化时期 , 可以为新建立的工业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级工程师 。 所以东亚各国在20世纪的飞速发展 , 这种教育体制有很大贡献 。 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演变 , 这种体制就变得越发不合时宜 。这一点可以类比成苏联时期的重工业 。 在这种体制下 , 采煤业是为了冶钢 , 冶钢是为了机械业 , 而机械业又是致力于生产采掘和冶炼机器 , 这样形成了内部的自我循环 , 而无视市场和竞争的实际需要 。 这种重工业在苏联的工业化时期 ,确实制造了大量本来缺少的工业制品 , 很有用处 。 但是到了某个发展阶段 , 其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 到如今 , 苏联这个曾经的第二工业强国 , 他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还有什么价值呢?同样 , 东亚教育体制曾经批量培养出的大量标准化人才 , 不是也将会在新时代里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么?2000年以来日本籍学者获诺奖名单
更有甚者 , 为了脱离这种体制 , 很多东亚家庭送孩子去欧美留学 , 可是除非他们留在国外 , 如果回国就业 , 海归们还是要以他们毕业的各种学校为求职砝码 , 这就又陷入了比较学校名气的漩涡 。 就好像中世纪时印度很多低级种姓为了摆脱种姓制度的压迫 , 皈依了外来的伊斯兰教 , 但是在无所不在的种姓思想下 , 穆斯林也被视为一种种姓 , 同样还是陷入这个等级体系之中 。所以托福、SAT这些美国考试制度 ,在东亚也无形中被融合到富有东方风情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的体系里 。 这种体系就像雾霾一样笼罩在我们周围 , 除非移民 , 否则不要以为自己可以躲在空气净化器后面独善其身 。这种体制由于造就了多个既得利益阶层 , 所以很难撼动 , 甚至会像上面说的苏联重工业综合体或印度种姓制度一样 , “病得至死方休” 。 苏联时期的重工业不停地制造对社会无益的武器 , 形成一个利益相关势力 , 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 直到整个国家体制崩溃 。 而印度种姓制度 , 从佛陀时代就饱受批评 , 却一直祸害了印度几千年 , 直到今天还是印度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 就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高种姓的既得利益者 。东亚的教育体制呢 , 一方面 , 养活了庞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陈旧的各类公私教育机构(这一点类似苏联工业集团) , 另一方面 , 通过对学历的看重 , 占据社会中高阶层的 , 多半都是最适应这个体制者 , 而这个阶层又通过在应试教育上的更多支出 , 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考试体系中也能脱颖而出 , 从而把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又传给了下一代(这一点又有点像种姓制度) 。这个急需改革的体制 , 就这样在各个社会集团的共谋下愈发僵硬了 。· END ·
推荐阅读
- 阎连科得诺奖只是早晚的问题
- 伯克利分校为获诺奖者预留车位:该校诺奖109个
- 消失了16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又有重大发现!
- 川普会败选吗?诺贝尔奖得主惊:一举动定结局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9个诺奖得主唯一特权:停车位
- 诺奖评委团成员之外,谁是第一个知道获奖者的人?
- 今年诺氏文学奖得主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选
- 文学作品的不可译性
- 明星潮流|两名女科学家由于基因编纂技术获诺贝尔化学奖,女性诺奖得主增至7人
- 两位女科学家因基因编辑技术获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