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李丹婕:薛爱华与《朱雀》的写作背景( 三 )
薛爱华介入这一领域的视角和成果又有其鲜明的个性 , 我们只需注意《朱雀》一书在其整个学术著作版图中的位置就能看出这一点 。 1947年薛爱华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五代十国的南汉国史研究 , 其地域与《朱雀》所论基本一致 。 延续对中古中国岭南地区的兴趣 , 作者1954年出版第一本专著是对五代十国中的闽国研究 。 十年后 , 1963年 , 他完成关于唐代中国舶来品的巨秩《唐代的外来文明》 , 充分了解唐朝社会、文化史的同时 , 薛爱华实践了自身独特的透过物质文化了解时代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方法 。 作者将这种方法再次施用于自己已然熟知的中古岭南地区时 , 便顺理成章写成1967年出版的《朱雀》一书 。 此后作者的一系列专著、论文、札记或随笔 , 几乎都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源头或因由 。
和《唐代的外来文明》一样 , 《朱雀》一书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作者的渊博与敏锐 , 这是与薛爱华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 其中有几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
首先是人类学的眼光 。 薛爱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读本科时 , 主修物理学和哲学 , 之后很快对人类学感到兴趣 , 转学至伯克利加州大学 , 师从克虏伯(Alfred L. Kroeber, 1876—1960)和罗维(Robert Lowie , 1883—1957) 。 两人都是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Franz Boas , 1858—1942)早年的学生 , 是当时美国人类学界的号角人物 , 其中克虏伯还是伯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的创办者之一 。 博厄斯通过对印第安人部落的深入研究 , 提出历史独特论和文化相对论的主张 , 强调每一种文明独特的发展面貌和历史价值 , 反对任何将多元的人类文明化约为单一法则的做法 , 提倡研究者只有从自身所在的种种价值标准中解脱出来 , 才能真正深入另一种文化和思想 , 进而发展出客观的、严格科学的研究 。 博厄斯对美国人类学甚至整个人文学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 , 以至于晚出半个世纪却以博厄斯为精神教父的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 1908—2009)曾这样说:“博厄斯去世之后的美国 ,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没有了 。 ”事实上 , 身为弟子的克虏伯和罗维两位 , 不仅继承了博厄斯的学术精神 , 更在具体实践中有所拓展 。 克虏伯是用比较研究民族志的办法分析复杂的现代文明社会高级文化的首批人类学家之一 , 将人类学和文化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 , 长年在拉丁美洲做田野 , 在当地搜集了大量方方面面的文化数据 。 薛爱华在伯克利求学时 , 克虏伯撰写的人类学教材正风靡全美人类学界 。 薛爱华的另一位导师罗维 , 则熟悉各种历史民族学理论 , 明确反对进化主义理论 , 中国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翻译过一本有名的大家小书《文明与野蛮》 , 正出自罗维之手 。
本文插图
Map from Alfred L. Kroeber’s Handbook of the Indians of California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25)
正是在克虏伯和罗维指导下 , 进入中国研究之前 , 薛爱华已经具有一重坚实的人类学基础 , 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以后观察中国的视角、解读文献的方法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 因此 , 《朱雀》第二章《华人》开篇不久 , 薛爱华由张籍《送南迁客》一诗“去去远迁客 , 瘴中衰病身;青山无限路 , 白首不归人”点题 , 切入李翱的《来南录》 , 接着以长镜头式的叙述语言 , 呈现由长安一路南下的景观与闻见 。 这种视文献如田野的眼光 , 势必来自人类学的训练 。
薛爱华与博厄斯之间除了学术师承之间的渊源外 , 还有一层间接的联系 , 那就是德国著名的东方历史语言学家劳费尔 。 劳费尔拿到博士学位后不久便前往美国 , 就是听从博厄斯的建议 , 进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工作 。 此后劳费尔得以多次前往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实地考察 , 并购置大量的古代物品 。 从具体物品出发 , 劳费尔发现了亚洲不同文化区域之间丰富而复杂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 贡献了大量的学术成果 , 《中国伊朗编》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 。 劳费尔的研究无疑带给薛爱华甚多启发 , 《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可以说就是基于《中国伊朗编》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 劳费尔独树一帜的研究正源于他早年奠定的比较语言学基础 , 对于亚洲各地语言的了解 , 使得他能够更好地利用在这些地区所发现的文献、碑铭等记载 , 加上考古学的成果和人类学的视角 , 他往往能见微知著 , 以小见大 , 触类旁通 。 很可能正是受到劳费尔研究风格的吸引 , 在赵元任等语言学家指导下具备中文初步基础 , 后又经过二战中断 , 薛爱华回归学术界时 , 选择了追随伯克利加州大学东方历史语言专家卜弼德(Peter A. Boodberg , 1903—1972)攻读博士学位 。
推荐阅读
- 理念|2020年中国珠宝首饰品牌排行榜
- 中国天气网|秋风扫落叶!北京延庆漫山红叶飘落 一派深秋景象
- 喜剧西西|中国秋天最值得去的地方, 摄影师的天堂, 大饱眼福
- 穿搭讲究|海内五个“最有名”的景点, 中国人都想去, 全去过的没遗憾
- 腾讯医典|痛心!这件事每年杀死6万中国人,请把这9个救命技能告诉所有人
- 深圳|生病有良医!深圳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 青岛第五十三中学|【五三?中队活动】走进“中国粮”争做“光盘侠” ——三(4)中队参观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活动简讯
- 爱旅游的哆啦|中国这6万亩枫林美醉成仙,一般人不知道
- 中国生物技术网|意外发现!暴露于电磁场中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
- 新车|第十代索纳塔同平台,伊兰特重返中国市场,想大卖还是要克制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