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咖会|结合多个研究实例,说说ITT分析和PP分析( 二 )


该研究首次报告结果时 , 仅包括在治疗期间(从开始治疗一直到最后一次给药后14天内)发生的终点事件 , 进而认为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在过去前18个月是相近的 , 而两组出现差异是在此之后 。 但是这种分析方法并没有给出临床试验的全貌 , 并且随后的ITT分析(包含失访病例) , 显示不同的结果:罗非昔布组有59例 , 安慰剂组有34例发生主要终点事件(HR= 1.79; 95% CI: 1.17-2.73, P = 0.006) 。 在治疗终止后的第1年 ,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未观察到显著增加 , 即HR并未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 。 (图1)
医咖会|结合多个研究实例,说说ITT分析和PP分析
本文插图

图1. APPROVe研究ITT分析和PP分析结果
PP分析
另外一种临床研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符合研究方案(Per-protocol, PP)分析 , 对应的试验资料“符合方案集”(是全分析集中一个子集 , 其受试者对方案具有充分的依从性 , 能够用来对处理的效应进行估计) 。
医咖会|结合多个研究实例,说说ITT分析和PP分析
本文插图

例如 , TECOS研究[5]比较了西他列汀与安慰剂在2型糖尿病中的获益情况 。 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 ITT分析显示 , 西格列汀组与安慰剂组受试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4%与11.6%(HR=0.98; 95%CI; 0.89-1.08) 。 然而 , 在平均3年的随访过程中 ,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停止服药 。 PP分析结果显示 , 西他列汀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为9.6%(HR=0.98; 95%CI; 0.88-1.09) 。 在两个治疗组中 , ITT分析得到事件发生率比PP分析的要高 。 也就是说 , 依从性差的研究对象往往有着较高的结局事件发生风险 , 而这种情况在多数RCT中都比较常见 。
ROCKET-AF[6]比较了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冠脉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 ITT分析和PP分析是不一致的 。 ITT分析显示 , 利伐沙班组主要终点事件(卒中、系统性栓塞)发生风险与华法林组并无显著差异(HR= 0.88; 95%CI: 0.75-1.03, P=0.12) , 进一步采用PP分析 , 结果却支持利伐沙班获益更高(HR=0.79; 95%CI: 0.66-0.96, P =0.02) 。 一般而言 , PP分析会导致偏倚——依从性差的研究对象是一个被选择人群 , 经常(非随机地)有着较高的结局事件发生风险 , 因而会降低结果的可信性 。 总之 , ITT分析倾向于低估真实的疗效差异 , 而PP分析可能高估疗效 。 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应该被同时呈现在研究报告中 , 一致才能有助于确定研究结论 , 不一致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1. J Am Coll Cardiol. 2015; 66:2648-622. J Am Coll Cardiol. 2013; 62:777-813. N Engl J Med. 2005; 352:1092-1024. Lancet. 2008; 372:1756–645. N Engl J Med. 2015; 373:232-426. N Engl J Med. 2011; 365:883-91推荐医咖会专栏课程《基金申请与标书撰写入门课》!
讲解基金申请前的科研思维培养、基金申请中的样本量测算以及基金标书撰写的核心要点 。
使用电脑 , 打开医咖会 , 观看专栏视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