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古籍|关于《四世同堂》回译的回忆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关于《四世同堂》回译的回忆
善本古籍|关于《四世同堂》回译的回忆
本文插图

2017年 , 我有机会将老舍先生杰作《四世同堂》中文稿佚失部分的英文稿译回中文出版 ,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 。 这几个月的翻译过程 , 可以说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 做的是字句替换和寻觅可能的老北京话的游戏 , 也做了一个回到80年前的老北京生活的梦 。 我“扮演”了老舍 , 也与书里的老北京小羊圈胡同的人们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 。
《四世同堂》命运的一波三折
2017年初在网上看到消息云 ,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在没有完全出版中文版前已经在美国全部翻译成了英文 , 是老舍先生口授、美国译者浦爱德在打字机上打出的英文译稿 。 除非作者本人有能力亲自将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外文 , 老舍与浦爱德这样的合作翻译应该是文学翻译的最佳典范 。 相信翻译过程中他们会有所切磋 , 达成默契后才定稿的 。 这等于作者最大限度地参与了翻译 , 对英文译文了如指掌 ,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英文译稿有一定的把控 , 从而保证了翻译对原作的忠实度 。 这个模式甚至优于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合作翻译模式 , 因为他们合作翻译的是别人的作品 , 而老舍与浦爱德翻译的是老舍本人的作品 。
但不幸的是 , 整部《四世同堂》在美国出版时都被严重删节过 , 书名也改成了《黄色风暴》(The Yellow Storm) 。 这样的节译版本应该说是很令人遗憾的 。 很多作品在翻译成外文出版时都有这样的遭遇 , 特别是大部头的作品被删节更是常事 。 还有的译者甚至改写原作 , 据说《骆驼祥子》英文版的结尾就是美国译者加上去的 。 严格说删节会给小说造成很大的损失 , 而改写则是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 , 除非原作者同意译者改写 。 也就是说 , 英语世界里的读者读到的《黄色风暴》是经过删节的《四世同堂》译本 。
更为不幸的是 , 老舍先生生前一直没有将中文稿的后十六章拿出来发表 。 “文革”爆发后 , 这尚未发表的十六章原稿竟然在抄家过程中遗失了 , 随后老舍先生含冤投水自尽 , 稿子再也没有找到 。 之后出版的《四世同堂》结尾最后三万多字是根据美国出版的英文节译本回译的 , 就是将这十六章十万多字压缩而成的 , 看上去颇似一个故事梗概 , 因此小说是个残本 。 如果能找到那十六章全部的英文稿翻译回来 , 无疑其价值要远胜于这被删削的支离破碎的三万多字译文 。 但过去70年里 , 那部老舍与浦爱德合作翻译成英文的全译稿并未出现 , 似乎出现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 。
而这样的奇迹竟然真在最近发生了:《四世同堂》的完整英文译稿在美国的大学图书馆被发现了 。 从而完整的后十六章英文译稿被复制后带回了国内 , 翻译后替换原来的三万多字节译本的回译译文会使《四世同堂》终得完璧出版 。 因为这是老舍亲自参与翻译成英文的 , 所以说这是最接近老舍原作精神的英文翻译稿 。 除非将来找到老舍的后十六章中文原稿(似乎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 这样的补译本与原有的老舍中文稿接续出版 , 应该是目前最理想的全本 。
领命进入“老舍状态”
看到这样的消息 , 我这个老舍作品的爱好者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 在这之前几次报纸的荐书活动中 , 我都是把老舍列在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第一位 , 我也思忖 , 谁会获得这样的机会为老舍做翻译呢?我也盼望着读到这后十六章 , 从而完整地欣赏和学习老舍的作品 , 还能研究一下美国译者的汉译英技巧 。 但我根本没有想到回译的光荣任务会落到我肩上 。 所以当有一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马爱农女士代表出版方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承担这个重任时 , 我既惊讶又感到荣幸 , 不假思索就本能地答应说行 。
说行 , 并不是一时冲动之举 , 也不是仅仅因为热爱老舍作品 , 而是我认为自己在热爱的基础上有这个学养和实践经验的充分准备 。 我翻译出版了几百万字的英国文学作品 , 自己又从事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 , 与北京有关的就有《混在北京》和《北京的金山下》这样的京味文学作品 , 以这样的资质 , 承担这个工作应该是称职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