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不成书画!

北京联盟_原题是: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 , 不成书画!
书法字画|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不成书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石涛山水
“一画”难寻!
近来 , 著名画家方增先先生谈起他参与今年的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作品的评选后感慨陈词 , 认为中国画创作的方向以及对传统的认知似乎出了问题 , 意笔越来越少 , 入选的500多件作品 , 写意作品只看到四五张 ,整个展览 , 一笔笔画出来的基本上没有 。
此外 ,许多工笔画不是工笔意义上的工笔 , 不是笔法、墨法的结合 ,是描、是磨 , 是靠时间磨蹭出来的 , 现在的工笔虽然外形漂亮 , 但没有内涵 , 审美浅薄 。看到全国美展这样的情况 , 觉得全身发凉 。
书法字画|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不成书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石涛山水
笔墨“双翼”
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 , “笔”向来不成问题 , 可以说是基本常识 。笔与墨不仅是中国画的“双翼” , 是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手段 , 更是中国画的底线与灵魂 。
在历史上 , 中国画大致经历了先重用笔 , 后讲用墨的历史发展阶段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画的六法 , 其中一法即为“骨法用笔” 。“骨法”与“用笔”的 结合 , 奠定了中国画的基础 。唐代张彥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骨气 , 形似 , 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从原始社会时期陶器上的绘画 , 到南北朝的壁画 , 再到 唐代二李的山水 , 以线造型是基本手法 。
中唐以后 , “骨法用笔”在文人画与书法中得以不断强化 , “骨法用笔”成为汇通绘画与书法的桥梁 , 是中国画与书法最为独特的基因 , 也是区别于西方绘画最为重要的元素 , 被潘天寿先生喻为“东方绘画的精髓” 。
书法字画|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不成书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石涛山水
然而 , 这个中国画最为基本的常识 , 似乎被当下的许多画家所忽略了 , 存在着三种明显的倾向:
? 一是“重墨轻笔” 。许多水墨画 , 表面上看起来水墨氤氲 , 实际上 苍白无力 , 以涂与染为主 , 见墨而不见笔 , 基本不理解“古人墨法 , 仍在笔力”的道理 。墨法一旦脱离笔法成为孤立的存在 , 就会丧失其生命力 , 与书法中的“多肉 微骨者谓之墨猪”相类 。
? 二是“以描代笔” 。以为学好素描就能画好国画 , 以素描画法取代国画用笔 。素描是西方绘画的一种基础造型能力训练 , 重在空间与体积的 营造 。而中国画的用笔直接来源于书法 , 强调线条本身的质量 , 强调“中锋用笔”且笔笔分明 。中国画讲究用笔规律 , 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的属性 , 而西画的用 笔属于描、涂、抹等堆砌手法的范畴 , 可涂可改 。于是中国画的用笔的核心是“写” , 而西画用笔的关键是“描” 。
? 三是“以形盖笔” 。在当代许多展览的画作中 ,重造型、重轮廓 , 粗粗一看非常漂亮 , 造型到位 , 而细细一品 , 看不到一根完整的线条 , 即使有也非常弱 , 用大面积涂染与色彩千方百计的加以掩盖 。这种“以形盖 笔”的画法 , 纯为油画与水彩画法 。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规律是勾勒结体 , 离开“用笔” , 难言其为中国画!
书法字画|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不成书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石涛山水
书法危机
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 究其根源 , 与当下画家对于书法的群体性漠视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