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不成书画!(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画家 庄小尖
线条直追古人 要靠书法功底
陆俨少说过 , 画家“十分功夫”须得“四分读书 , 三分写字 , 三分画画” , 读书是将画家的作品气象提升为文人画 , 具有改变格局的意义;而写字更具体 , 笔到哪个程度 , 画作的线条、骨力就能到哪个程度 。有了笔 , 哪怕只是画一棵树 , 也会很有看头 。没有笔 , 画作就只是具有形和色的壳 , 严重一点说 , 像一具尸体 , 有发肤却没有气息 。若论造型、色彩 , 国画终究比不过西画 。
国画中的韵是先天的 , 犹如声乐中的音质 , 笔是后天的 , 靠功力靠练习得来 。有评论家说我画作中的每根线条是可以直通秦汉的 , 这得自于我从不间断的书法练习 。如果画家常临帖 , 那他的线条就比较秀美;如果画家多写碑 , 那他的线条就比较拙厚;如果画家爱临金文 , 那他的线条就比较有神韵 。而且 , 画家通过对书法的深入研究和习练 , 可以借其“穿越”回那个朝代 , 理解当时的艺术精神 。
我们都知道 , 古人的画作 , 现存下来最早的是仿晋人顾恺之的作品 , 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摹本 。而古人的字 , 我们通过甲骨文、金文、石刻、陶片等 , 可以直追历朝历代的书法真迹 。如果勤于书法练习 , 对古人的精神也就能理解得更深更远更透 。因此 , 一个画家只要拉出一条线来 , 这条线是唐的、晋的、汉的?是碑的、帖的?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 就知道你的学问到哪里 。从小的方面讲 , 书法功底让画的线条有质量 , 从大的方面看 , 书法功底让画作有了气象 , 字的修炼到了秦汉 , 那你的画自然会被带到秦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下 , 很多人觉得这种说法玄之又玄 , 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人的修养还不够 。很多画家的作品既没笔也没墨:本来墨分五色 , 到了一些画家手里 , 墨只剩下焦黑一片;字不过关 , 或者只停留在帖的阶段 , 拉出来的线就软弱无骨、看不出内涵 , 画作也就无法立起来 。画画要画得进去 , 看画也要看得进去 , 而画面的笔力线条就是入的通道 , 像八大山人的作品 , 你看进去了 , 就会惊为天作 。
当然 , 国画的式微是时代所趋 , 属于没有办法的事 , 以前我们的国画教育是老师带徒弟 , 唐诗宋词背进肚子里 , 临摹碑帖直追古人 , 后来美术教育整个引进前苏联和西方模式 , 要的只是造型 , 这样就把中国画的根基给毁了 。最近 , 浙江美院的一批老教授要求学生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去学国画 , 读书、写字 , 进行通才教育 , 我以为这非常好 。只有打好了根基 , 在真正创作的时候 , 画家才能自由地寻找到气的出口 , 而不必再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画家 石齐
不必强调笔墨说 应该讲究点线面
现在很多人想革新中国画 , 有的直接就把笔墨放弃掉了 。其实 , 丢了笔墨 , 虽然仍旧是艺术品 , 但肯定不是中国画 , 对中国画的继承发展没有什么意义 。而完全循规蹈矩按着笔墨技法的老传统走 , 又太旧 , 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 , 对当代中国画而言 , 笔墨一定要跟传统大不相同 。
先说笔吧 。中国画的笔性 , 主要体现在线上 , 两千年来 , 中国画一直用线来表现对象 , 为绘画艺术立下了大功 。西画则是在面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中国画放弃线 , 那就是放弃最大的优势 , 很不可取 。中国画的线也还没发展到极致 , 仍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十八描在今天已经不够用了 , 我以为 , 每一位国画家都应该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线” , 像潘天寿就用指头创造了独特的线 。用竹签来画线 , 可以 , 用色料来勾线 , 也可以 。只要有线 , 作品就能体现出骨力 。用线也不必讲求书法功底 , 一讲书法 , 就把画家的发挥空间给限制住了 。线越多 , 方法越多 , 说明中国画在元素上就拓展了 。
推荐阅读
-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韩修龙|潘伯鹰与朱自清
- 怎样学书法|王铎写给老外的册页,欹侧潇洒,气势纵横!
- 书法思考|为什么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书法?
- 品读好评诗词|【新诗采撷】范德云 | 八月的故事(2020)
- 品读好评诗词|原创诗词-刘柏荣 |? 丹青泼尽千年墨 画笔难工岁物华(诗词十首)
- 品读春秋|塞壬:即使雪落满舱
- 书法字画|参透这两个字,书法才开始登堂入室了
- 书法字画,诸子百家|只会写一手漂亮字,还称不上书法家!
- 书法字画|古人是怎么锻炼的?以敦煌壁画为例,开启古代体育文化之旅
- 书法字画|《书谱》为什么是每一个书法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