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长和系从“囤地”到套现离场,“低进高抛”旧套路失灵( 三 )
仅2013年 , 通过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东方汇经中心 , 长和系共回笼资金约120亿港元 。 2014年 , 长和系又先后转让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长圆集团股权、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上海盛邦国际大厦等项目 。
“这种调整与内地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关 。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长和系的基本策略是“低进高抛” , 但2013年以后 , 内地土地市场竞争激烈 , 地价不断攀高 , 而房价在严厉的调控下 , 上涨乏力 。
在此之前 , 长和系一直对内地房地产市场颇有兴趣 。 2010年初 , 李嘉诚公开表示 , 长江实业土地储备足够未来5至6年使用 , 由于平均成本较低 , 加上负债低和备用资金充裕 , 可动用不少于500亿港元进行投资 。
“长和系”的拿地成本有多低?和记黄埔2012年年报显示 , 公司当时的土地储备约1022万平方米 , 大部分通过与长江实业共同持有 , 在内地的平均土地成本为1980元/平方米 。 其中 , 和记黄埔于2012年12月获取的武汉市蔡甸区的一宗土地 , 楼面价仅为1502元/平方米 。
作为对比 , 当时的行业“老大”万科 , 2012年的平均拿地成本约为2790元/平方米 。
内地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 , 也令长和系感到压力 。 和记黄埔在2012年年报中称 , “政府压抑住宅楼价上涨之措施于2012年继续对市场情绪有不利影响” 。 2014年 , 和记黄埔继续表示 , 由于流动性紧张情况日益加剧 , 公司在数个内地城市“继续面对激烈之减价战” 。 受此影响 , 2014年和黄的地产业务收入下降三成以上 。
2015年 , 李嘉诚重组旗下的长和系帝国 , 将长实与和黄的非地产业务并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 , 地产并入上市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 。
此举意在减少两家公司业务交叉的弊端 , 有助于集中发力 。 但调整后 , 公司在内地市场的拓展仍然乏力 , 反而继续出售旗下项目 。
据不完全统计 , 2013年以来 , 长和系多次出售内地及中国香港的物业 , 套现金额逾1150亿港元 。
与此同时 , 对长和系“囤地、捂盘”的诟病一直存在 。 2019年10月 , 长江实业将大连市西岗区黑嘴子项目出售给融创中国 , 作价超过40亿元 。 长实于2011年获取改项目 , 8年间仍未开发完毕 。 按照19亿元的拿地价格计算 , 此次出售的收益超过100% 。
近期被成都高新区处罚的和黄成都公司 , 于2004年低价买入南城都汇项目 。 今年7月 , 和黄将项目转让给禹州集团 。 期间经过16年的“囤地” , 仍未开发完毕 。
严跃进指出 , 从大逻辑上看 , 长和系近年来频繁腾挪资产 , 有着“削减亚太、加码欧洲”的资产运营脉络 。 但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 , 长和系的开发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内地楼市 。
他表示 , 随着内地楼市“黄金时代”终结 , 以及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 楼市周期逐渐被“熨平” , 地价和房价很难再出现大起大落 。 对于房企来说 , 依靠长期持有 , 来获取资产升值收益的模式已经行不通 。 相反 , 借助相对稳健的高周转 , 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 。
但“高周转”似乎从来不是长和系的强项 。 多数受访者认为 , 如果不对开发运营策略做出调整 , 长和系的“离场”将不可避免 。
截至2020年年中 , 长和系共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1000万平方米 , 其中90%位于中国内地 。 与2015年相比 , 长和系的土地储备总规模和内地土储规模均下降约26% 。
【21世纪经济报道|长和系从“囤地”到套现离场,“低进高抛”旧套路失灵】本期编辑 陈思
推荐阅读
- 21世纪经济报道|清华毕业生出国比例逐年下降 民企央企就业吸引力超过出国留学
- 21世纪经济报道|沃福百瑞主要产品毛利率波动较大
- 21世纪经济报道|午评丨指数高开高走 北向资金净流入超140亿元
- 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金股一览!券商看好科技与消费两大主线
- 21世纪经济报道|谁爱买国货?95后过半,女性占90%!国潮未来如何发展?
- 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国潮会越来越“潮”,审美还远未达顶峰
- 21世纪经济报道|他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央视特邀嘉宾,他说:想要积聚财富,你得看懂赚钱机会背后的逻辑!
- 21世纪经济报道|搜索量大涨700%!月饼畅销榜前五竟是它们?网友们看懵了……
- 21世纪经济报道|熊猫乳品主要业务收入下滑,期间费用率上升
- 21世纪经济报道|9000亿美元外币存款“降息”:五大行、招行下调外币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