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长和系从“囤地”到套现离场,“低进高抛”旧套路失灵( 二 )
虽然存在部分项目体量偏大的现实 , 但动辄十几年的开发周期 , 仍然令长和系难逃“囤地”的嫌疑 。 从公司的公开表态来看 , 部分项目开发周期过长 , 存在规划调整、政府审计、土地纠纷等不可控因素 。 但总体来看 , 自身原因仍占多数 。
北京某资深房地产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长和系是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地产商之一 , 开发经验丰富 , 又有“首富”李嘉诚的“光环”加持 , 因此早年间颇受地方政府青睐 。 2010年之前 , 长和系往往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土地 , 而且在开发期限上 , 通常能获得一再宽限 。
他表示 , 这是港资房企早年间曾普遍享受的“特权” , 并一度令内地房地产商十分艳羡 。 当时恰逢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 , 仅通过土地升值 , 长和系就能获取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收益 。
事实上 , 这种做法在当时已经十分常见 。 2009年 ,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 “中国有一批房地产开发商是从来不盖房子的 , 就是倒土地的 。 ”他认为 , 这部分开发商占行业的1/3 。
屡屡“踩线”的长和系
本文插图
图 / 视觉中国
作为长和系的掌舵者 , 李嘉诚多次否认公司存在“囤地”的情况 。 2014年7月 , 迫于外界压力 , 李嘉诚回应称 , “长实与和黄在内地的土地项目并不存在囤地情况 , 也没有囤地意图 , 甚至一直希望尽快完成发展及出售项目 , 以便收回资金再发展 。 ”
但按照相关规定 , 我国对闲置土地一直有明确的界定标准 。
根据自然资源部(时称“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下发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 土地合同生效后一年未开工建设的、在建设面积不足1/3(或总投资额不足25%)但无理由停工超过1年的 , 均被视为闲置土地 。
该文件还规定 , “对闲置满1年的土地 , 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 , 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 ”
2008年1月 , 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 重申土地闲置满2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 , 坚决无偿收回 。
但由于执行环节长期不够严格 , 到了2009年和2010年 , 闲置土地问题已经较为严重 。 为此 , 2010年3月至7月 , 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 , 集中力量清理查处不及时开发建设囤地炒地、违反法律法规闲置土地等突出问题 。 国土资源部还要求 , 各地务必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处任务 。
2012年 , 修订后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开始施行 , 意味着对闲置用地处置的制度化建设正式告一段落 。
在此期间 , 长和系旗下的部分项目屡屡因“踩线”而被曝光 。
2007年 , 东莞国土资源局以“海逸豪庭项目闲置土地最多 , 时间达到95个月”为由 , 对长江实业旗下的东莞冠亚环岗湖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开出高达7915万元的土地闲置费罚单 。 这也是当时最大的一笔土地闲置罚单 。
据悉 , “涉事”的海逸豪庭项目位于东莞厚街镇 , 占地3600万平方米 , 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发至2007年 , 落成面积还不到1% 。
2010年初 , 有机构披露了上海330宗“批而未用”的“抛荒”地块 , 其中包括长江实业旗下的马桥住宅项目 。
2010年8月 , 有媒体曝光了一份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 , 据称 , 这份名单是由国土部交由当时的银监会做风险排查之用 。 长和系共有两宗土地“上榜” , 分别是和记黄埔旗下的北京逸翠园2H1、2H2地块以及位于广东珠海的一宗住宅地块 。
套现与“离场”
严查闲置土地的风潮过后 , 长和系在内地的发展策略出现调整 。 从2013年开始 , 长和系甚少在公开市场拿地 。 相反 , 公司开始出售旗下的地产项目 。
推荐阅读
- 21世纪经济报道|清华毕业生出国比例逐年下降 民企央企就业吸引力超过出国留学
- 21世纪经济报道|沃福百瑞主要产品毛利率波动较大
- 21世纪经济报道|午评丨指数高开高走 北向资金净流入超140亿元
- 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金股一览!券商看好科技与消费两大主线
- 21世纪经济报道|谁爱买国货?95后过半,女性占90%!国潮未来如何发展?
- 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国潮会越来越“潮”,审美还远未达顶峰
- 21世纪经济报道|他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央视特邀嘉宾,他说:想要积聚财富,你得看懂赚钱机会背后的逻辑!
- 21世纪经济报道|搜索量大涨700%!月饼畅销榜前五竟是它们?网友们看懵了……
- 21世纪经济报道|熊猫乳品主要业务收入下滑,期间费用率上升
- 21世纪经济报道|9000亿美元外币存款“降息”:五大行、招行下调外币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