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C流派的前浪、后浪和破浪( 三 )
耶鲁时期的沈南鹏 , 1992年纪源资本(GGV)也在2005年入华 , 1号员工是来自集富亚洲的李宏玮 , 2号员工是来自德丰杰的符绩勋 。 刚开始没有落脚点 , 他们便借了华盈基金在上海嘉华中心的一间办公室 , 而华盈则跟KPCB成立凯鹏华盈 , 牵头的是大美女汝林琪和软银亚洲“三剑客”之一的周志雄 。周志雄跟阎焱分手时 , 软银亚洲也刚刚在2005年跟孙正义分家 , 变成了软银赛富 。 软银亚洲当时的GP公司的大部分股权都属于软银 , 阎焱的本土团队只有一小部分股权 。 因此在成功投资盛大之后 , 阎焱就试图谋求独立 , 并直言不讳地说[2]:“你自己辛辛苦苦挣了钱 , 干嘛要给别人?”在获得了唯一LP思科的支持之后 , 阎焱有了谈判的筹码 , 随后团队在募集二期基金时正式提了“分手” , 软银只拿到了二期基金5000万美元的投资权 , GP公司变成了归阎焱领衔的本土团队所有 。 随后软银亚洲改名为软银赛富 , 2008年更是改名为赛富亚洲 , 彻底完成了“去软银化” 。媒体给赛富独立贴了一个好听的概念 , 叫做“VC裂变” 。 目睹全过程的本土VC投资人们 , 无论是大佬还是小兵 , 一颗种子在他们的心里被种下了 。而在赛富独立的同一年 , 熊晓鸽的IDG也遭遇了第一次“裂变”:九大金刚之二的王功权和王树加盟PE机构鼎辉 , 创办了鼎辉创投 , 而这只是熊晓鸽挥别战友的开始 。 到了2008年 , 浑身散发魅力细菌的张颖也从中经合集团“裂变”出来 , 跟邵亦波、徐传陞会师创办经纬中国 。同样在2005年 , 已经“非常有钱”的徐新从霸菱辞职创办了今日资本 , 并设定了“build business for China”这个宏伟目标;而尚算初出茅庐的张磊在这一年回国创办了高瓴 , “重仓中国 , 重仓未来”是他路演时展示给投资者的策略 。 这两个人将给VC业界带来持续的震撼 。一直站在舞台边缘的本土基金也迎来了春天:2004年中小板设立 ,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 , 2006年深创投有了第一家挂牌的企业 , 2007年大牛市起飞 , 2009年创业板设立 。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深创投的靳海涛和达晨“三剑客”(刘昼、肖冰、邵红霞)开始在江湖上声名鹊起 。一时间行业似乎人声鼎沸 , 各方势力八仙过海地入场 , 好不热闹 。 但不利的消息也有:从2004年到2009这五年 , 互联网1.0的投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 , BAT的地位已经稳固 , 新的颠覆者还没出现 , 但原本属于IDG们的盛宴被新来者大大稀释了 。 有人质疑:中国VC是不是快供过于求了?但所有人都小看了这块蜜糖之地的丰腴程度 。 倒回十几二十年前 , 你跟人说中国产生的互联网独角兽会超过美国 , 别人会拿你当神经病 。03. 收割大时代张颖创办经纬中国后风格偏保守 , 360创始人周鸿祎对他讲说:“你们这样根本不行 , 一年才投几家破公司 , 人家根本都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在投资 。 ”周鸿祎简直是VC圈的王思聪 , 喜欢用犀利的言论针砭时弊 , 比如他给沈南鹏贴了一个“鲨鱼”的标签 , 至今都让红杉的PR头疼无比;在周亚辉的投资笔记刷屏时 , 他对童瑶的老公王冉说:“我们看到有的投资人稍微挣了点钱就到处嘚瑟 , 嘚瑟来 , 嘚瑟去 , 最后把行业给嘚瑟没了 。 ”张颖对周鸿祎的建议虚心受教 , “你不扣扳机 , 创始人凭什么找你?他根本不知道你有没有钱 。 ”在2009年12月 , 经纬在厦门开了2天的闭门会议 , 史称经纬的“一中全会” , 最后做出决定:改变策略 , 集中押注移动互联网 , 大量招募行业出身的投资经理 , 利用人海战术来“扫街” 。同样改变策略的还有红杉中国 。 沈南鹏上任后第一次出手就是投了360的A轮 , 但这主要归功于他跟周鸿祎早就相识 , 属于熟人圈子里找机会 。 而在红杉中国成立的前两年 , 沈南鹏还有“下乡考察偶遇美食”的投资桥段(乡村基) , 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打法还没有成体系 。但红杉创始人Don Valentine的理念一直很坚定:不赌赛手 , 赌赛道 , “首先要寻找最大的市场” , 然后在这个市场里寻找最好、最具有成长空间的商品 , 最后才轮到创始人 , 而创始人的性格、品质都是次要 。 进行了部分改良之后 , 沈南鹏迅速把这套方法发挥到了极致 。于是红杉从2007年开始布局电商(阿里、京东、唯品会、聚美);2008年开始布局文化娱乐(博纳、阿里影业、万达影业);2009年开始布局云计算大数据;2010年开始布局本地生活(美团、饿了么)……之后互金、直播、短视频、电动车等赛道红杉基本上也都没错过 。在经纬和红杉集团冲锋的时候 , 还有一批VC公司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他们拒绝用多管火箭炮对阵地进行覆盖 , 而是喜欢用狙击枪一枪打中一个 。典型代表就是DCM的林欣禾 , 其打法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重仓+少而精 。 DCM中国整个投资团队永远都是8个人 , 每年投的案子顶多十几个 , 但命中率非常高 , 陆续投出了唯品会(A轮)、58同城(B轮)和快手(B轮) , 这3笔交易均给DCM带来了超过10亿美金的单笔回报 。形容自己是狙击手的还有徐新 。 在霸菱投资工作的6年里 , 她一共只投了10家内地企业 , 但有6家成功退出 , 创办今日资本之后 , 徐新更是把投资聚焦在了互联网、消费和零售这三个行业 , “别人一年投五十个案子 , 我们一年只投五个案子” , “不轻易开枪 , 开枪打得比较准” 。
推荐阅读
- 富士康等苹果供应商被施压:将30%业务搬出中国
- 外媒评述:国际人权论战中国反守为攻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大桥|中国戒备最森严的大桥,从这路过不得停留,武警24小时轮流值班
- 美宇航局计划4年后送首位女性和一位男性上月球
- 从广场大妈看中国人的幸福感
- 美驱逐中国留学生,恰恰对国内平民子弟是利空
- 黄金周”结论:中国旅游业已完全“康复
- “金九”失约 9月份中国楼市价量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