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C流派的前浪、后浪和破浪( 二 )
熊晓鸽与Patrick McGovern , 2005年困扰熊晓鸽的 , 还是困扰中创的那个难题:没有成熟的推出渠道 , 当然官方也在做顶层设计 。 在中创倒闭的1998年 , 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提出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 , 史称“1号提案” 。 在官方叙事中 , 这个提案算是中国风投行业正式启动的里程碑 。成思危大半生跟投资都没关系 , 不过他出身名门 , 父亲是民国报人成舍我 , 也是台湾世新大学的创办者 。 他1951年从香港回大陆“投共” , 虽然做到化工部副部长 , 但在高层中并没有太大影响力 , 直到临近退休前出任民建中央主席 , 并在1998年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 , 升至副国级 。98年的“1号提案”是成思危政治成就之一 , 但可惜里面的提议还要过很多年才能变成现实 。 2013年36氪wise大会还特意请成思危录了一段视频 , 当时中国创投界已经是鲜花锦簇烈火烹油 , 那会儿他已经身患癌症 , 两年后去世 , 期间三代领导集体基本上都去病床前握过手 。90年代互联网已经开始升温 , 网景1995年上市 , 雅虎1996年上市 , 亚马逊1997年上市 , 创富潮一浪接一浪 , 但由于行业发展的滞后和基础设施的缺失 , 中国VC投资人们只有羡慕的份儿 , 没有项目退出时“x年x倍”的亮眼标题 , 即使做的再早 , 熊晓鸽们也不会有太大知名度 。社会知名度没有 , 投资方法论也没有 。 一位IDG早期合伙人跟笔者回忆:当年就是全国划几个大区 , 每个区的负责人跑到重点城市的科技园里去要企业花名册 , 凡是公司名字里带有“科技”“软件”和“技术”几个词汇的 , 都厚着脸皮去拜访 , 一多半的情况都被当成骗子赶出去……当时的媒体头条属于陈立武(华登国际)、徐大麟(汉鼎亚太)、刘宇环(中经合)、王伯元(怡禾创投)这些“知名外商” 。 这些人共同背景大陆以外出生、美国求学硅谷工作 , 80~90年代在海外成立VC公司 , 重点投资方向是大陆和台湾 。 他们号称创投“四大天王”[4] 。华登国际可能是中国VC领域最早形成方法体系的 。 华登早期投资了科龙、创维、小天鹅这些制造业项目 , 回报不错 , 但从1997年投完新浪之后 , 陈立武就开始把逐步把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到半导体行业 。 这种“聚焦特定产业”的打法为华登赢得了未来的尊敬 , 也带来了眼前的煎熬 。在互联网浪潮来临之前 , 早期入华的各家都在修炼内功 , IDG在颗粒无收的七年里积累了不少人才 。 刚开始只有熊晓鸽和老朋友周全这个两个核心人员 , 后面陆续迎来了章苏阳、林栋梁、王树 , 杨飞、王功权、李建光、过以宏等人的加入 , 形成了日后IDG著名的“九大金刚” 。与此同时 , 熊晓鸽未来的对手们也在向VC和互联网聚集:1995年 , 还在斯坦福上学的林欣禾创办了华渊资讯;1996年 , 28岁的符绩勋加入新加坡国家科技局 , 开始接触风险投资;1998年 , 刚刚三十而已的徐新离开百富勤加入霸凌投资;1999年 , 沈南鹏告别投行下海创业 。随着90年代末的互联网热潮不断升温 , 中国VC投资人的历史进程就要来了 。02. 入华的门徒对着VC圈之外的人描绘一个公司的成长梦想会得到什么反馈 , 1999年的马化腾恐怕感受最深 。1999年11月 , 腾讯账上只剩下了1万元现金 , 不得不硬着头皮寻求出售 。 他们前后找了6个买家 , 得到的反馈要么是“这玩意儿看不明白” , 要么是“觉得讲了一个并不太好笑的笑话” , 甚至有买家按照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评估 , 最多只肯出60万元人民币 。最后没办法 , 曾李青对四处碰壁的马化腾说:“现在要去找一些更疯狂的人 , 他们要的不是一家现在就赚钱的公司 , 而是未来能赚大钱的公司 , 他们不从眼前的利润中获取利益 , 而是通过上市或再出售 , 在资本市场上去套利 。 他们管这个叫VC , Venture Capital , 创业投资 。 ”于是在朦胧中 , 中国VC领域的第一场大型战役便围绕着“BAT+三大门户”打响了 。跟腾讯对接的是IDG中国“九大金刚”之一的王树 , 那会儿他刚投了金蝶 。 项目上报北京IDG总部之后 , 王功权带队南下调研 , 曾李青又找来了李泽楷的香港盈科 , 两家以550万美金的估值联合投了腾讯220万美元 , 各占20%股份 。 这200多万美金拯救了已经弹尽粮绝的腾讯 。相比盈利模式不清晰的腾讯 , 有明确对标企业的三大门户门前则拥挤的多 。 网易丁磊的背后有徐新(霸凌) , 新浪王志东背后有茅道临(华登)、冯波(RSCO)和冯涛(Ivanhoe Capital);而MIT毕业回国创业的张朝阳更是光环等身 , 一路上都有明星投资人保驾护航 。百度李彦宏履历光鲜 , 天使轮就有两家美国VC机构支持 , A轮投资人名单上则有杨飞(IDG)和符绩勋(德丰杰) , 他们最后都获得了上百倍的回报 。 至于阿里巴巴 , 国内精英范儿浓郁的VC投资人对马云这个长相古怪的前英语老师并不感冒 , 白白把机会推给了日本人孙正义 。孙正义在中国布局了三只基金 , 其中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SAIF)的掌门人是安徽人阎焱 。 阎焱早年在江淮航空仪表厂当工程师 , 跟熊晓鸽一样 , 他的人生跳板依次是南航-北大-普林斯顿 。 他的成名作是2003年4000万美金投资陈天桥的盛大 , 2年后就拿回6.8亿美金的回报 。但互联网1.0时代收获最丰的 , 还是布局最早的IDG 。 除了腾讯和百度之外 , IDG还投资了携程(天使轮)、搜房(A轮)、搜狐(A轮)、易趣(天使轮)等回报巨大的项目 。 IDG“九大金刚”基本上都收获到了自己的成名case , 并逐步形成了“投人、投人还是投人”的投资方法论 。不过在行业爆发期 , 方法论并不重要 。 能投中能青史留名的案子主要需要两条 , 一是建制完整 , 二是币种优势 , 尤其是前者 , 团队、资金、投后、品牌等缺一不可 , IDG的成功离不开之前的默默积累 。 同期的China Vest却因为没有本土管理团队 , 高开低走 , 基本没投中什么好的案子 。在熬过泡沫破灭后短暂的痛苦期后 , 形势一片大好 。 2003年~2004年 , 腾讯、携程、空中、盛大等公司密集上市 , 投资人的动作就是数钱、数钱和数钱 。热潮引来了一批新玩家 。 2004年 , 硅谷银行组织了一次6天行程的来华考察 , 报名踊跃 , 最后选了25个来自顶级风投机构的投资人 , 包括红杉的Don Valentine和KPCB的John Doerr 。 这些坐惯了私人飞机的超级大佬平时相互不服气 , 但在中国只能挤在同一辆大巴车上走街串巷 。在北京 , 副总理曾培炎亲自接待了他们;在上海 , 他们参观中芯国际和张江;白天他们在中关村科技园听创业公司路演 , 晚上他们跟陈天桥、阎焱、邵亦波、俞渝等人谈笑风生 , 并跟本土创投机构做了深度交流 。 6天行程结束之后 , 考察团里大部分的投资人都做出了入华的决定 。当然 , 这些海外创投也很清楚 , 要想在中国站稳脚跟 , 必须先找人:那些既懂产业 , 也懂投资 , 更懂中国的人 。红杉找的是沈南鹏和张帆 , 前者刚带领携程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 而后者则在德丰杰投中了空中网和分众传媒;DCM找的是台湾人林欣禾 , 此时他已经在新浪工作了近10年;量化对冲基金SIG(海纳集团)则请到了王琼和龚挺 , 两人既是上海交大的校友 , 也是UT斯达康的同事 。
推荐阅读
- 富士康等苹果供应商被施压:将30%业务搬出中国
- 外媒评述:国际人权论战中国反守为攻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大桥|中国戒备最森严的大桥,从这路过不得停留,武警24小时轮流值班
- 美宇航局计划4年后送首位女性和一位男性上月球
- 从广场大妈看中国人的幸福感
- 美驱逐中国留学生,恰恰对国内平民子弟是利空
- 黄金周”结论:中国旅游业已完全“康复
- “金九”失约 9月份中国楼市价量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