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议事厅|近十年长三角城市群专利产出比较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 创新是促进长三角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 其作用不仅在于长三角整体发展质量 , 也在于如何在一体化过程中让自身内部欠发达区域有效享受创新红利 , 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般而言 , 发明专利相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体现了更复杂的知识组合和更高的创新性 。 三角地区各城市在这三类专利产出方面差异悬殊 , 存在着发明专利、应用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空间分异性 。 各扬“创新所长”、协同好两类创新空间 , 才能更好建设长三角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长三角创新持续引领全国 , 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长三角地区年授权发明专利数占全国约三分之一 , 2016年占比一度高达34.06% , 此后处于较大幅度波动状态 , 2019年占全国的32.97% , 开始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可喜态势 。 授权应用型专利数占全国比重在2014年之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 2012年最高达到50.11% , 但此后呈现下降态势(表1) 。
相对于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23.94%的全国占比 , 长三角地区发明专利占比、应用型专利占比无疑处于较高水平 。 这一方面说明长三角地区整体创新能力较高 , 但另一方面也间接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尚存在着巨大空间 。长三角地区发明专利创新空间极化效应明显 , 应用型专利创新空间相对均衡从2009年到2019年 , 长三角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城市间绝对差距不断上升 , 应用型授权专利则呈现出上升与下降交替的波动型升高态势 。 2016年以来 , 两类专利的标准差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加 。 各城市间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变异系数远高于应用型专利授权量 , 在2009-2016年间 , 两者的变异系数均呈现缩小的态势 , 但从2017年开始则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 。 集中度指数也表明 , 发明专利授权量的空间集中度远高于应用型专利 , 两者在经历了8年的较明显下降后 , 于2017年开始呈现较大幅度的提高态势 , 表明两类创新活动在更高水平上开始了新一轮的空间集聚 , 但应用型专利相对更均衡一些(表2) 。
长三角地区发明专利、应用型专利空间分布分别呈现明显的点状、片状特征根据“高、较高、较低、低”4个等级划分 , 2009年仅有上海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处于高水平 , 南京、杭州属于较高水平 , 浙江省沿海城市、江苏的苏锡常、安徽合肥市处在较低水平 , 其余城市均为低水平 。 到2019年 , 南京、杭州、苏州发展成新的高水平城市 , 合肥、宁波、无锡发展为较高水平城市 , 围绕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城市逐渐向外扩散出较低水平城市 , 大部分集中在苏南地区及浙江省 。 苏北地区及安徽省大部分城市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 整体上的点状分布格局明显 。在应用型专利授权量方面 , 2009年的上海、苏州为高水平城市 , 杭州、绍兴、宁波、南通属于较高水平 , 在苏南地区及浙江省大部分城市均呈现较低水平的片状分布 。 而同期发明专利高水平及较高水平城市空间分布则呈现出零散分布态势 。 从2009年到2019年 , 应用型专利授权量从沿海向内陆扩散 , 从南向北扩散 , 苏北大部分城市均有所提高 。 杭州成为高水平地区 , 苏南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及安徽省合肥市均已发展成为较高水平地带 。 较之于发明专利2019年空间分布 , 应用型专利空间均衡度较高 , 片状分布更加明显 。长三角地区两类创新产出在局部空间关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2009年到2011年 , 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在发明专利产出的空间关联性较弱 , 具有随机分布性;2012-2019年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性 , 相邻城市创新水平具有协同特性 。 其中 , 2012-2016年创新联系度最强 , 2017-2019年有所下降 。 应用型专利产出能力在11年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 , 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进一步看 , 2009年 , 上海、苏州、无锡3市表现出高-高集聚型空间相关性 , 自身发明专利产出能力高 , 且带动周边城市的创新能力较强;但48.8%的城市表现出低-低集聚特征 , 城市自身发明专利产出能力较低且周边城市也较低;杭州、南京、宁波、合肥处于高-低聚集区 , 自身发明专利产出能力较高 , 但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 , 邻近城市创新能力较低;嘉兴、绍兴、金华、常州、台州、湖州、舟山、宣城、滁州、马鞍山、南通、扬州、芜湖、镇江等市处在低-高集聚区 , 城市自身发明专利产出能力低于周边地区 , 但存在接受周边高值城市辐射影响的可能 。 2019年 , 高-高集聚区城市数量增加到5个 , 绍兴、台州自身发明专利产出能力显著提升 , 跳离低-高集聚区;其他三类集聚区城市数量变化不明显 , 低值聚集区城市占比仍达到43.9% 。 这种态势反映出长三角地区发明专利产出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 空间锁定性较强(表3) 。
协同长三角地区两类创新空间的对策建议在区域层面 , 必须遵从创新的空间法则 , 只有少数城市具备两类创新能力双高的禀赋 ,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疑是长三角地区的创新中心 , 作为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合肥则需要在该领域着力突破 。 通过这些高能级创新中心的辐射和溢出效应 , 为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 为此需要继续壮大研发人员队伍 , 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公共图书馆等重要知识基础设施建设 , 尤其是要显著提升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实现投入规模和投入领域的临界性突破和结构性优化 。在城市层面 , 长三角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外围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需要聚焦于应用型创新 , 提升不同类型产业、产品的技术能级 , 实现创新的经济增长效益最大化 , 并反馈于自身的创新过程 , 实现“应用型创新—经济增长—更高水平创新”的闭环 。 根据对应用型专利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科学技术支出占比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均无显著影响 , 普通高校数量影响系数为负 , 研发人员数与教育支出比重对长三角地区应用型专利产出能力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 人均GDP对于应用型专利的影响系数最大 , 间接表明实用新型专利在特定发展阶段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更大带动作用 。在一体化层面 , 建议实施创新对口支援 , 在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与欠发达区域的城市建立起精准创新协作支援机制 , 将创新能力高、较高等级城市的创新优势与较低尤其是低水平城市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工艺需求等高效对接 , 形成双边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作者:滕堂伟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 , 张东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科研助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推荐阅读
- 蒙面的大侠|十年湖大缘,父女竟成“同门”师兄妹
- 七十年代的农业机械化
- 一体化发展|【潮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速 “开路先锋”敢破壁
- 经济会进入至暗时刻吗?
- 不知不觉,竟然二十年没看过报纸电视了
- 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十年副经理转不了正的原因
- 国债加息 十年国债收益率超3.2%反超疫情之前
- 长三角铁路|国庆当天,这趟班列创“四个新高”!
- 和网友辩论了二十年,没有一个因此变聪明的
- 子非鱼|英语怎么学更好丨为什么大学毕业二十年后,我还可以用英语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