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退市制度执行加码,年内20余家上市公司或将落寞离场


◎ 文《法人》全媒体采访人员 吕斌
8月24日 ,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首发企业正式上市交易 , 这意味着A股注册制改革再次向前迈出一大步 。 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 , 上市门槛大幅下降 , 更为市场化的资本市场框架正在形成 , 而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也备受关注 。
同样是在8月 , 金亚科技被深交所摘牌 , 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 , 金亚科技被“劝退”颇受市场关注 。 此前的6月下旬 , 金亚科技与*ST美都双双被深交所宣布“劝退” , 前者涉嫌欺诈上市 , 后者则触发面值退市 。 统计数据显示 , 目前 , 年内确定退市或已退市的上市公司已有20余家 。
股票|退市制度执行加码,年内20余家上市公司或将落寞离场
本文插图
一直以来 , 中国股市“退市难”成为广受诟病的问题之一 。 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之后 , 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也显得尤其重要 。 毕竟企业上市及退市 , 均应明确以市场为导向 , 这才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之题 。

注册制下的退市改革
2020年6月17日晚 , 金亚科技发布公告称 , 深交所最终作出维持对金亚科技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 至8月3日 , 金亚科技被正式摘牌 。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8年6月的公告 , 金亚科技为了达到发行上市条件 , 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 骗取首次公开发行核准 。 其中 , 2008年、2009年1至6月虚增利润金额分别达到3736万元、2287万元 , 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5%、109% 。
深交所表示 , 金亚科技继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被暂停上市后 , 其2019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为负值 , 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
金亚科技曾被贴上“电视游戏第一股”的标签 。 但2018年曝出的财务欺诈事件彻底撕掉了其光环 。 除被退市之外 , 多位相关人员还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而被移送公安机关 。
“退市是促进优胜劣汰的工具 , 退市不是万能的 , 但是没有退市则是万万不能的 。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法人》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力之源 , 只有及时让那些失去投资价值的公司及时退出 , 才能提振广大投资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 , 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市场化的退市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 据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截至8月底 , 除今年已经退市或计划在年内退市的20余家上市公司外 , 徘徊于面值退市边缘的公司还有数十家 。

这些退市或拟退市公司的退市原因也五花八门 , 有的因财务欺诈、有的因连年巨亏 , 有的则触发面值退市 。 根据沪深两市的股票上市规则 , 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 , 将被终止上市交易(A股股票面值一般为一元 , 因此“面值退市”又被称为“一元退市”) 。 从近几年的退市原因来看 , 面值退市越来越成为主流 。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 , 注册制改革的系列配套措施中 , 退市制度堪称亮点 。 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注册制改革在进行的同时 , 都伴随着新的退市制度调整 。 其共同点就是废除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及重新上市 , 这使得一些“垃圾股”没有了侥幸心理 , 相应的壳资源也变得分文不值 , 过去“炒壳”“赌壳”的投机之风基本上将销声匿迹 。
“这就是制度推新带来的市场效果 , 尤其在新退市制度中 , 制定了‘一元退市’标准 , 此措施效率最高、威慑力最大 , 而且因此退市的公司数量最多 ,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变化 。 ”董登新告诉采访人员 。

8月21日 ,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答采访人员问时表示 , 创业板改革充分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 , 全面优化并严格实施退市制度 。 具体包括:一是简化退市程序 , 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 , 对应当退市的企业直接终止上市 , 大幅压缩退市时间;二是优化退市标准 , 引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及营业收入组合指标、市值、规范运作等退市指标 , 取消单一连续亏损等退市指标;三是严格标准执行 , 防止企业为避免退市而粉饰报表及操纵审计意见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