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54岁妇科女专家转型科普:“守护她们,就是守护千万个家庭”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治未病中心大楼国际病房里 , 54岁的谢萍教授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 。 坐诊、教学和科研之余 , 她还抽出时间更新了公众号 , 帮助孕妈妈在新冠疫情下的焦心问题 。
谢萍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临床/教研室副主任 , 四川省名中医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在接近退休、颐养天年的年纪 , 她依然坚守在医学岗位上并不断寻求转型 , 给更多女性和家庭带来希望 。
本文插图
谢萍
转型接下国际医疗的活
让成都人享受中西医国际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
去年5月 , 谢萍教授接任国际病房主任 , 这是她主动选择的一次艰难转型 。 朋友都劝她:你都是搞妇科的知名专家了 , 为啥还要去碰新领域?谢萍想 , 从专家岗位到兼任行政管理的岗位必然会是挑战 , 也会有矛盾和失落 , 但既然医院搭建了中医国际化平台 , 就需要有人把平台盘活 , 让平台真正有国际化的功能 , 也就是把西医的最新技术引进来 , 把中医的传统特色带出去 。
走在国际病房 , 温馨有序的医疗环境与普通病房确实有不同 。 谢萍介绍 , 现在国际病房入驻的骨科、妇科、综合科医生都是最好的专家来治病 , 比如法国国际骨科协会主席坎弗就是这里的签约专家 , 会定期过来坐诊 。 对谢萍来说 , 更远的目标是希望建立国内国际专家库 , 让更多成都人能享受到国际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 。
同时 , 谢萍还致力于将中医药带向世界 。 她是中国“百人百药”计划的成员 , 就是让百名临床中医专家提供临床有效的中医药健康配方 , 通过严格筛选和进一步研究 , 确定100个产品方案 , 并最终获得澳大利亚TGA认证 , 实现产品生产和销售 。
“通过临床几十年的实践工作发现如何把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的中医服务、最佳的治疗环境与西医相融合是很重要的 。 在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 , 也不可保守守旧 , 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西医人才保障机制 , 加强中青年中西医药技术人员的培养 。 ”谢萍说 , 这些年她去意大利、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会 , 感受到了国外医学院对于中医药的兴趣在增加 , 这带来了紧迫感 , “我们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也要跟上去 , 才有中西的交流和对话 。 ”
转型科普
“让老百姓不生病才是好专家 ”
身为妇科专家 , 谢萍在工作岗位上最大的体会就是 , “每个女人背后都是一个故事 , 牵绊着一个家庭” , 谢萍说 , 守护她们的健康就是守护着家庭的幸福 。
在对年轻医生培训时 , 她最多的嘱咐就是手术尽量避免宫腔受损 , 尽量恢复病人身体的更多功能 。 曾经 , 在上海读书的13岁成都姑娘小婉连续出血4个多月 , 辗转多处求医无果 。 就在她和母亲几近绝望的时候 , 她们从上海回到成都 , 找到了谢萍 。 4个多月没医好的病 , 被谢萍半个月不到就治好了 。 谢萍总是用这个案例去教导学生 , 选择治疗手段时一定要尽量减小患者的损伤 。
从业32年 , 谢萍说她看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 有病人甚至把北京房子卖了过来做治疗 。 她愈发感到 , 应该尽量让老百姓不生病 , 生了病后不要变成重病 , 把“治未病” 贯穿到工作中 。 因此 , 她常常举办公益讲座 , 去给女性讲解如何守护健康 。
曾经有人问她 , “你都是个大专家了来做科普是不是太小儿科了?” 谢萍说 , 她从不觉得科普是自降身价 。 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 “院士科普书系”的书 , “人家是院士都科普 , 我又为什么不去做呢?”谢萍认为 , 做科普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不是光解决疑难杂症 , 让老百姓不生病才是好专家 。
微信公众号开通后 , 谢萍的科普做到了更大的传播范围 , “应该有人来做这些事 , 觉得现在教育公众、传播知识意义更大 。 ”
推荐阅读
- #上游新闻#应该怎么补?,鼻子没软骨
- 新闻很多生活艰难的人都很善良。究竟是因为善良才穷,还是因为穷才善良。有必然联系吗
- 露珠第一次问问题 刚刚稀里糊涂考进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新闻专业 不知道在这里有没有未来 ?
- 最新娱乐新闻关注:64岁健身女王居然带儿子上杂志封面?网友:还以为他们是情侣!
- 搜狐新闻@宝宝辅食丨创意馒头,趴在碗里的小狗狗
- 「搜狐新闻」木筷竹筷容易发霉?小小妙招告别烦恼,都是厨房里常见的东西
- 『搜狐新闻』酱牛肉这样做,老婆孩子抢着吃~
- 上观新闻:惊心动魄60天,李兰娟院士:还有许多严峻的问题在后面,
- [上观新闻]什么导致了无症状感染者出现?专家这样说
- 6月21日新闻 世纪金源集团老板黄如论被抓 其出资捐赠的福建江夏学院会不会改名。如果改会改成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