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脂肪肝不仅仅是亚健康,它是病得治!


随着身边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逐渐增多 , 人们对它越来越不以为然 , 总认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 不是真正的疾病 , 根本无需治疗 。 虽然说脂肪肝不是什么大病 , 但是如果患有脂肪肝 , 也一定要去咨询医生治疗 , 因为脂肪肝严重者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 。 所以说脂肪肝不仅仅是亚健康的表现 , 他也是病 , 所以得医治 。

消化疾病|脂肪肝不仅仅是亚健康,它是病得治!
本文插图

一、什么是脂肪肝?
简单说来脂肪肝是肝细胞内异常蓄积增多的脂质 , 主要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50%) , 其他脂类成分、糖原含量、蛋白质及水分也相应增加 , 但常伴磷脂/胆固醇酯比例下降 。 脂质是自然界中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物质 , 可分为脂肪和类脂两大类 , 脂肪即三酯酰甘油或称甘油三酯 , 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其酯等 。 肝脏是机体脂类代谢的中心 , 它能合成和储存各种脂类 , 不仅供应肝脏 , 而且供应全身的需要 。 脂质成份在体内是处于相对平衡而又是不断变化的 , 它们在体内受饮食、营养、激素及肝功能状态等影响而进行调节 。 正常情况下在肝脏与脂肪组织之间经常有甘油三酯的反复循环 , 而肝脏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 , 但再酯化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几乎无上限 , 如此结果经常发生则导致肝脏甘油三酯的堆积 , 形成脂肪肝 。 过去医学界曾认为 , 脂肪肝是一种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 , 不会引起肝炎和肝纤维化 , 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 脂肪肝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
二、脂肪肝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脂肪性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 , 它包括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 。 当前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 , 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正不断攀升 , 且起病渐趋低龄化 , 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肝病 , 在我国亦有望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 , 所以其流行现状也愈来愈不容忽视 。 数据表明 , 西方国家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 , 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90% , 亚洲国家略低 , 但呈现快速增长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 , 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 。 在我国 , 虽然病毒性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 , 但脂肪性肝病却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 有数据报告 , 白领中检出脂肪肝的比例已达到20%以上 , 且也有渐趋低龄化的倾向 , 更为严峻的是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 已发展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
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可以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 , 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 甚至肝癌 。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一般与脂肪肝的程度及其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 轻度单纯性脂肪肝可无临床症状 , 大多数患者常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 从而确诊脂肪肝 。 中度或重度脂肪肝特别是病程长、并发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患者 , 临床表现比较明显 , 与其他慢性肝病一样 , 出现的症状无特异性 , 主要的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 , 以及右上腹压迫感或胀满感 , 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 , 肝脏表面光滑 , 边缘较圆钝 , 质地正常或稍硬而无明显压痛 , 肝功能酶学指标异常等 , 但肝脏肿大程度与病情轻重无关 。
虽然肝活检仍然是诊断脂肪肝及其分型和分期的金标准 ,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 , 肝活检诊断往往不太可行 , 因此 , 目前主要依据生化指标和肝脏影像学(B超、CT、磁共振)检查诊断 。 生化指标主要是血清转氨酶 ,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金标准” , 通常脂肪性肝炎时伴血清转氨酶增高 , 但部分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血清ALT亦可增高 , 故生化指标亦难以与肝脂肪变程度相一致 , 因此影像学诊断成为十分重要和实用的临床诊断手段 。 目前国内外专家都推荐影像学检查作为脂肪肝诊断的重要方法 。 当肝脏脂肪化达到10%时实时超声图像便可出现异常 , 若肝脏脂肪变达到30%~50%以上时超声多可准确诊断 。 所以腹部超声检查简便、实用宜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