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五 )


制模:塑形成芯 , 以芯翻模 , 烧成后 , 再以模翻制俑形(图14) 。然后修坯施釉 , 入窑烧成 。在西安和洛阳两地出土的唐三彩俑中 , 有很多同模的陶俑 , 说明模是反复、长期使用 , 在唐三彩俑成形制作中有关键作用 。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4 醴泉坊窑模具 引自《唐长安醴泉坊三彩窑址》
开相:三彩俑人物的面部模制后 , 均不上釉 , 防止因釉的流动而模糊人物眉眼 。系烧成后 , 再进行眉眼描 画和施彩 。眉毛、鬓发和男俑的胡须都是一根根地描出 (图15),人物表情生动 , 女俑面妆也很写实 。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5 懿德太子墓出土唐三彩骑马俑
唐三彩俑形体协调生动、表情逼真传神 , 施以斑驳华丽的彩釉 , 其工艺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中世纪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
唐代文献记载书法绘画家较多 , 而对雕塑方面的艺术家记载很少 , 且主要是对寺院等佛造像雕塑的记载 。文献记载中最著名的雕塑家为杨惠之 。他与吴道之齐名 , 时称:“道子画 , 惠之塑 , 夺得僧繇神笔路 。”与杨惠之同时的雕塑家还有张爱儿 , 受唐玄宗赏识 , 御笔改名仙乔 , 兼能绘画、石刻 。虽然尚无直接证据证明这些雕塑家参与了墓葬中俑类的制作 , 但是一些大型俑类 , 其艺术性并不亚于宗教雕塑 , 且与后者关系密切 , 如镇墓俑中的天王俑形象直接引自佛教中的天王塑像 。而且一些高等级的、特殊的贵族墓 , 墓葬的建造、随葬品的供给都是朝廷机构中的甄官署主导 , 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等 , 皆为“别敕葬者” , 从墓葬的选址、设计和建造都是由朝廷主持 , 甄官署遴选,巧儿匠” “长上匠”进行建造 , 懿德太子墓墓志由唐中宗时重臣李嶙所撰 , 故安知墓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唐三彩俑或彩绘俑 , 没有杨惠之们的创意?
由于至今能保存下来的唐代宗教类雕塑寥寥无几 , 而唐墓出土的施以华丽彩釉并保存较好的唐三彩俑数量多 , 品类丰富 , 造型多样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中世纪雕塑艺术的成就,是研究中国古代立体艺术的翔实资料 。
唐三彩的发展分期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唐三彩的发展经历了初创、鼎盛和衰落的过程 , 从7世纪中叶到8世纪中 , 集中流行的时间近100年 。对于唐三彩的发展历史的分期 , 中日学者研究颇多 , 有三期、四期、五期等之说;有按照墓葬分期分的 , 还有按照唐三彩自身发展特征分的 。
最早是李知宴在《中国釉陶艺术》(轻工业出版社、两木出版社 , 1989年)中的分期,他将唐三彩的发展分为三期:髙祖至武则天,7世纪初~8世纪初,初唐、盛唐初;中宗至玄宗,8世纪初~8世纪 中期 , 以安史之乱为界,盛唐;肃宗至唐末,8世纪中期~10世纪初 , 安史之乱以后,中晚唐 。
日本学者弓场纪知、矢部良明对唐三彩的分期也都与上述近似 , 这种对唐三彩发展的期参照了唐代历史和墓葬分期 。
日本学者森达也和出川哲朗在《唐三彩的展开》(《洛阳的梦》日本朝日新闻社 , 2004年) 中 , 主要以两京地区出土唐三彩的纪年墓为依据进行了分期 。森达也先生对盛唐三彩分期 , 一期:650~680年,高宗时期 , 仅见唐三彩器;二期:680?700年 , 武则天掌权和称帝之初 , 唐三彩器继续 , 三彩俑出现;三期:700~720年 , 武周、中宗睿宗时期 , 三彩俑和三彩器均较多;四期:720?730年 , 玄宗前期 , 大型唐墓三彩俑不再见到 , 一般唐墓三彩器和俑较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