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四 )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0 洛阳朱家湾出土唐三彩三足鍑
谢明良归纳了关于唐三彩技法的几种观点 , 认为大重熏子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李知宴的瓷泥堆塑法实际上与大重熏子的利用釉色熔融温度的不同进行装饰的观点是一致的 , 只是瓷泥最后会熔化成白釉斑 , 不需要敲掉并再次补釉 。
笔者观察到的三彩器胎表上类似白色化妆土的小点的现象也正好验证了大重熏子的观点 , 即这些类似瓷泥的白色小点并不需要敲掉,但因这件器物未能达到使得白色小点的熔融温度 , 故留下的是类似瓷泥的白点而不是熔融了的白色釉斑 。
唐三彩装饰中还有一种很具特色的工艺 , 即绞胎工艺 。是以深浅两色胎泥压成片状 , 然后一层层相间叠压并拉伸扭绞 , 形成类似大理石样的纹路 , 最后表面施透明釉 。绞胎工艺分全绞胎和绞胎贴片两种 。前者是整个胎体均为绞胎 , 后者是将绞好的胎泥切成薄片 , 贴附在器表 。懿德太子墓绞胎狩猎俑 , 系翻模成形时 , 先将一层绞胎泥捺入模中 , 然后再填普通胎泥 , 形成表面一绞胎薄层 。此俑是迄今纪年墓出土的最早的绞胎俑(图11) 。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1 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绞胎骑马俑
三彩这种醒目、强烈的色彩效果 , 在中国陶瓷装饰史上非常独特 , 尤其是丝绸缬染效果的唐三彩釉装饰 , 颇具异域风情 , 但正是这种华丽热烈的胡汉融合风格 , 构成了包容开放、博大繁荣的盛唐气象 。总之 , 唐三彩之彩是各种色彩或有序组合或自然交融 , 在人工与天工间 , 形成绚烂华丽、斑驳陆离的视觉冲击力 , 将中国釉陶色彩装饰推向了顶峰 。
唐三彩之神
唐三彩另一个独特之处 , 是其不但有三彩器 , 还有唐三彩俑和模型 , 且后者在数量和体量上占比非常高 。唐三彩的兴盛和衰落都和唐三彩俑的制作有密切关系 。唐三彩器主要突出华丽的釉彩,而唐三彩俑突出的是高度艺术化的造型 。
唐三彩俑的种类非常丰富 , 有作为镇墓俑的天王、武士和镇墓兽,还有各种形象的男女侍俑、武士俑、文武官俑以及极富特色的胡人俑等(图12、图13) 。由于唐三彩俑的写实性 , 其妆容、服饰、人物族属、惟妙惟肖的表情 , 反映了唐代社会不同阶层、身份的人物众生相 , 尤其是大量的胡人形象的三彩俑 , 为唐三彩增添了活泼风趣的异域格调 。这些都是研究唐代社会习俗、文化风貌、观念制度等的宝贵资料 。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2 唐永泰公主墓出土胡人俑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3-1 河南偃师张思忠墓出土三彩镇墓兽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3-2 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唐三彩男装女俑
文物收藏|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展及工艺特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3-3 洛阳唐墓出土三彩武士俑
唐三彩俑的制作与器皿类差异很大 , 是以雕塑工艺为基础 , 艺术性地呈现更为充分 。其工序为:雕塑制模、合模成形、开相彩绘 。其中 , 制模和开相是关键步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