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专栏数学及史学家

蔡天新专栏数学及史学家蔡先生文风和煦、行文甚美 , 值得效法 。 学识开阔、学问踏实、学养高雅 , 值得学习 。 可谓学贯东西、挥洒自如者 。 我自说自话 , 绝非恭维 , 若有不妥 , 敬请原谅 。 做此专栏 , 以为关注祝愿 。 愿读者受益 。 达芬奇、笛卡尔、莱布尼兹、斯宾诺莎、霍布斯、惠更斯、开普勒、伽利略、利玛窦徐光启、蔡天新专栏数学及史学家
牛顿诸位 , 功德之大 , 怎么说 , 都不算夸大 。 但是 , 错误之处 , 也当该指出而纠正 。 这就是科学理性、精神!而这真是华人三五百年来、直到今日所急切需要好好学习的 。 吸收消化、融合提升 , 是使命 , 任重而道远!所幸 , 蔡先生已经为我们做了开路先锋!做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融汇古今中外、文理兼容的“导游”工作 , 非热心耐心而具大才者 , 难以胜任!多言无益 , 就此打住 。 另外 , 对蔡先生《莱布尼兹》中的一句“冗文”擅自做了删除 , 免得将来“纠错”!特此告诉 。 黄衡20200609莱布尼茨: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
慧田哲学2019-11-11
作者蔡天新(浙江大学数学系)
原载《自然杂志》2007年第1期 P59-62页
本文转自《第一哲学家》 , ID:firstphilosopher
1.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 , 后来留校做了一名讲师 , 历时三十载;之后 , 他到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担任了为时十年的应用数学教授 。 期间 , 怀特海对包括哲学在内的诸多领域广泛涉猎 , 收获颇丰 , 以至于退休后立刻被哈佛大学聘为哲学教授 , 开始了另一段辉煌的学术生涯 , 直到76岁高龄才离职 。 十年以后 , 他在波士顿辞世 。 怀特海早年写下三卷本的巨著《数学原理》(1910-1913 , 与弟子罗素合作) , 而《科学和现代世界》(1925)则是他晚期的代表作 。 在这部几乎无所不包的自然哲学论著中 , 怀特海把17世纪称为“天才的世纪” , 并以此来为其中的第三章命名 。
大概正是因为“天才的世纪”这个词的诱惑力 , 驱使我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三篇科学随笔 , 即《费尔马最后的定理》(载《南方周末》 , 2001年10月26日)、《牛顿在他的非典时期》(载《书城》 , 2003年第6期)和《隐居的法国人:帕斯卡尔与笛卡尔》(载《读书》 , 2006年第5期) 。 也就是说 , 我已经谈论了17世纪的四位科学天才——三个法国人和一个英国人 , 现在我必须要说到的是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那个世纪里最为博学的人 , “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罗素语 , 《西方哲学史》) , 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 。
1646年7月1日 , 莱布尼茨出生在德意志东部名城莱比锡 , 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 , 身为教授千金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三个妻子 。 他出世时 , 父亲已经年近半百了 ,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天才人物来 , 这个家庭更像书香门第 。 老莱布尼茨亲自培养幼子 , 以至于八岁那年 , 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已故父亲留下的各种拉丁文著作了 。 不到15岁 , 莱布尼茨便上了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 。 他在20岁那年递交了一篇出色的博士论文 , 因为年纪太轻(黑格尔认为是学识过于渊博)被拒 , 加上此前母亲已去世 , 他永远离开了故乡 。 第二年年初 , 纽伦堡的一所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 , 但他并没有接受该校教授职位的聘书 ,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 。 那以后 , 莱布尼茨也没有接受任何一所大学的正式聘请 , 但这不等于说 , 他对政治的兴趣胜于学术 。
蔡天新专栏数学及史学家。?莱布尼兹故居 。 作者摄于汉诺威
?莱布尼兹塑像 。 作者摄于莱比锡大学
据说莱布尼茨是在大学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时 , 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 。 不过 , 和前面谈到的那三位法国人一样 , 莱布尼茨也是在业余时间从事研究工作的 。 究其原因 , 17世纪的大学仅是教会的附庸 , 而哲学仍是神学的奴婢 。 与此同时 , “大多数数学家处在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阴影的笼罩之下 , 数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与学院相对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 。 我们可以用笛卡尔来与莱布尼茨作一比较 , 两人都喜欢旅行 , 只不过前者以军人的身份 , 后者则作为政客的幕僚;前者在驻扎异国时萌生了解析几何的思想 , 后者是在肩负外交使命时完成了微积分学的发明 , 而他们取得这两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时都不到而立之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