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要想把学校办好,这些事情不能做( 五 )


有一个关于学校的说法流传很广 。 学校就像是一个来料加工企业 , 作为原材料的学生被送进工厂 , 经过几年的培养训练 , 成为具有一定知识能力或专业技能的人才 , 再被输送到社会 。 那些学习成绩好 , 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优秀学生是优等品;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 , 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差学生就是次品 。 判定学校好坏的标准是毕业生的质量 , 就像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是产品的质量一样 。 这个比喻很形象 , 却是错误的 , 它会误导我们对学校的认识 。 学校不是也不应该是企业 。
学校和企业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机构 。 如果我们把学校办成了企业 , 也许会取得经济效益上的成功 , 却可能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 遗憾的是 , 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似乎的确是按照办企业的方式去办学校的 。 学校看上去也越来越像一个企业 , 而且是一个缺乏远大理想的企业 。
如果学校是企业 , 那么产品就是学生 。 对于企业而言 , 衡量产品质量既有客观标准也有主观标准 。 客观标准 , 是指对产品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 做出统一规定的国际或国家质量标准;主观标准是指顾客可感受到的相对质量 。

在现实生活中 , 人们主要是根据主观标准 , 而不是客观标准进行消费的 。
北大教授:要想把学校办好,这些事情不能做
文章图片
从某种角度来说 , 学校和学生也有类似特点:学生质量越高 , 更高一级的学校或用人单位就越愿意接收或聘用;



学生质量越低 , 更高一级的学校或用人单位就越不愿意接收或聘用 。

但是 , 对学生质量的评价要远比市场上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复杂得多 , 它们是如何判定学生质量的呢?答案是:考试成绩 。
现在 ,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 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企业的模式去办学校 。 如果社会根据考试成绩 , 来衡量学生质量进而衡量学校质量 , 如果学校根据这个标准去努力提高学生质量进而提升学校质量 , 那么 , 学校的产品其实不是学生 , 而是考试分数 。
学生变成了生产分数的工人 , 而且是童工 。 如果是这样的话 , 我们就非但不是在办教育 , 反而是在毁灭教育;所有动听的教育理念都变成了骗人的鬼话 , 我们所从事的非但不是阳光下最神圣的事业 , 反而是世间最道貌岸然的龌龊勾当 。 从学校里赚取的每一分钱 , 都将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北大教授:要想把学校办好,这些事情不能做
文章图片
北大教授:要想把学校办好,这些事情不能做
文章图片

学生的教育
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第一步 , 是严格挑选原材料 。
学校也是这样做的 , 那些精明的校长早就意识到 , 生源是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步 。 所以 , 他(她)们千方百计地去各地寻找成绩优异的学生 , 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
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第二步 , 是优化技术和工艺 , 以尽可能达到顾客需求的标准 。
学校也是这样 , 既然社会通过考试成绩衡量学生质量 , 学校就会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人购买产品 , 企业还要进行市场营销 , 最主要的方式是广告 。
学校也是这样做的 。 在媒体上 , 在学校的围墙和电子显示屏上 , 学校大张旗鼓地宣传今年的毕业生有多少考进了北大清华 , 升学率上升了多少个百分点 , 其目的正是要告诉社会:我的学生质量有多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