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应为病毒扩散“背锅”?疫情防控并不是地理问题( 五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在《哈佛政治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 , 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不是一个地理问题 , 而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 高密度的大城市仍然是城市规划的未来 , 而一些人鼓吹分散居住的郊区可能并不合适 。 至关重要的是 , 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不是人们是否住得近 , 而是人们能否老实待在家里 。

 

发表在《对话》上的一篇文章 , 指出相比城市人口密度而言 , 内部密度可能更为重要 。 城市密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 包括建筑物、居民、工作机会等方方面面的密度 。 城市密度也分为内部密度和外部密度 , 内部密度指建筑物或密闭空间内的人口密度 , 而外部密度是指人们在户外的流动 。 《对话》上的这篇文章指出 , 新冠肺炎主要是在密闭的空间内传播的 , 所以内部密度更为关键 , 这包括在公共交通工具、飞机、游轮、医院、办公大楼、宿舍、教堂等空间的人口密度 。

 

《彭博新闻》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 , 密度本身是有贫富之分的 , 这使我们看到城市人口密度同疫情扩散的关系是微妙的 。 不是密度大小的问题 , 而是密度性质的问题 。 在高密度的城市 , 如果人们可以远程办公、居家隔离、衣食无忧 , 那么密度和疫情毫无关系 。 但是 , 如果是贫民窟一样的高密度地区 , 人挤人地涌到大街、公交车和工厂 , 那么疫情和密度的确有关 。

 

上述发表在《美国规划学会学报》的研究表明 , 相对于人口密度而言 , 城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 大都会区内的县之间交往密切 , 这使疫情扩散较为快速 。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仍然可以坚持高密度人口的居住格局 , 毕竟人口密度高的城区新冠肺炎死亡率也偏低 。

 

**除了人口密度 , 我们更需要关心什么?**

 

人口密度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因素 , 而疫情扩散是高度动态的过程 。 病毒传播的速度取决于可以感染的人群规模 , 被感染的人群会免疫 , 从而不会再次感染 。 这是为什么英国政府最初会提出“群体免疫”的政策主张 , 因为当绝大多数人感染病毒以后 , 病毒几乎没有人可以感染了 , 就会自然消亡 。

 

大城市应为病毒扩散“背锅”?疫情防控并不是地理问题 。因此 , 从疫情扩散的全周期来看 , 人口密度和疫情传播的关系不大 , 疫情只会止于群体免疫 , 无论是通过主动感染还是疫苗接种 。 认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更加危险的人 , 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