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聚焦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对今后中学语文教学有何启示?


试题|聚焦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对今后中学语文教学有何启示?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 , 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山东使用)、新高考Ⅱ卷(海南使用)) ,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各命制1套 。
培根铸魂 , 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试题紧扣时代脉搏 ,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 。
01贴近现实生活 , 厚植家国情怀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 , 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 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 选取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参与抗疫的切身体验 , 分析和发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 , 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 再如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
02关注人类未来 , 思考使命担当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未来 , 思考使命担当 。 如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 , 共创未来” , 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 , 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 , 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 , 进而思考人类的未来发展 , 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 , 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 , 意在引导学生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 , 发出中国声音 。 再如北京卷作文题 , 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 , 要求根据背景材料中的一句话——“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写一篇议论文 , 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
03发掘文化资源 , 增强文化自信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 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 如全国Ⅰ卷作文题给出的背景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 , 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定 , 从“历史人物评说”中 , 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 同时通过观照现实 , 坚定文化自信 。 再如天津卷作文题 , 以“中国面孔”引出背景材料 , 其中既有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 , 也有普通民众的奉献精神 , 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发愤图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 除作文题外 , 其他试题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 如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中全国Ⅰ卷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Ⅲ卷的“《古文观止》”、新高考Ⅰ卷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中全国Ⅱ卷的“殷墟甲骨文”、全国III卷的“中华文化”、江苏卷的“中华文明史” , 等等 。
04坚持“五育并举”理念 , 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题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 , 通过精心设计试题 , 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以浸润的方式融入其中 。 如:古代诗歌阅读试题考查有关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 , 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考查有关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 ,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呈现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 , 这些试题和材料旨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 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通过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试题素材的呈现 , 传达“野蛮其体魄 , 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等试题素材 , 蕴含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