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写在承兴国际事件一周年,三方模式之困尽显,何去何从?( 二 )
具体到承兴国际案当中 , 可以看到此次承兴发起的融资事宜 , 是以应收账款为融资方式的供应链金融 。 以承兴国际控股及相关方与京东的财务关系作为交易的基础 , 承兴国际为融资方 , 京东为底层债权还款人 , 资金来源是私募基金 。
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融资链条 , 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 。 在整个产业链中 , 核心方是京东而不是承兴国际 。 它是属于京东的上游供应商 , 在正常情况下 , 供应链金融的操作模式应该由核心企业的京东发起 , 为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提供背书 。
承兴国际的逻辑缺陷
而此次承兴国际却是反的 , 逻辑上就存在明显错误 。
为什么?从融资的角度来看 , 供应链的支撑在于核心企业 , 而供应链金融也是围绕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展开 ,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 在整个供应链中起主导和核心 。
本文插图
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 鉴于核心企业在生产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 因此一般的融资都是由核心企业发行 , 因为成本最低 , 市场认可度最高 , 而且能够得到市场的青睐 , 还能获得最佳条件 , 拥有定价权 。
纵观承兴国际 , 顶多算供应链中的一个配角 。 此次融资方是承兴国际 , 并没有首先考虑选择京东提供融资 , 而且绕道寻求私募基金 。 不仅成本较高 , 而且流程复杂 ,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常识 。 对于债务类的融资 , 能选择低成本的一定不会选择高成本 。
换言之 , 京东没有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发起方 , 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 因为京东更能确保交易的真实性 , 如果是京东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发起方 , 相当于给相关金融机构做了确权 。 而京东的信用无疑是最佳的 , 因此能够获得一个成本最低的方案 。
而承兴国际发起融资 , 成本之高本身就预示着风险所在 。 之所以京东不提供确权 , 是因为京东没这个必要 ,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上游企业在京东面前是多么弱势的存在 。
仅从融资成本和主体来看 , 承兴国际融资就非常不符合逻辑和常识 。 而且从京东事后的说明来看 , 京东并不对此案并不知情 , 而且事后也报警 , 此次事件对于京东没有什么影响 。 但是这有悖于传统融资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
出反常必有妖 。
本文插图
通过梳理概念我们发现 , 承兴国际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 , 因为它不满足供应链金融的闭环提条件 。 最多算得上是应收账款融资 , 而这实际上相当于就是信用融资 , 依赖的是核心主体信用 。 承兴国际的高成本 , 决定了其信用等级的高低和风险的高低 。
三.三方财富机构之困
承兴国际事件中 , 作为基金管理人的诺亚财富及其旗下的歌斐资产受到市场的广泛争议 。 结合诺亚近年以来的踩雷事件 , 更是人们不禁唏嘘 , 连国内三方财富的龙头都频繁踩雷 , 其他的机构更是风险高企 。
此次事件中 , 诺亚财富是没有串通承兴国际欺诈投资者的 , 这一点诺亚自己也做了说明 。 但是毫无疑问 ,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 , 诺亚没有严格履行好作为管理人的义务 , 尽职调查不够仔细 , 风控措施不够有力 , 以至于到最后形成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 。
事发之后 , 诺亚在公开信中公布了以下几项措施:增加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 , 查封了相关银行账户 , 发催收函 , 启动合规信息披露 , 提起的刑事诉讼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备案 。
同时宣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正直诚实 , 并保证绝不发现任何问题去掩盖问题 , 用一个错误来另外用一个错误 , 向投资者表态将倾其全力 , 以最大可能前途摸清状况 , 保持资金资产安全 。
推荐阅读
- 股票行情|零点有数创业板获得受理:2019年研发费用占营收8.72%
- 股票行情|A股重回强势!沪指大涨3.11%,股民加仓时机又来?
- 股票行情|黯然退场!乐视退明日将被正式摘牌 巅峰期股价179元如今只剩1毛8
- 股票行情|歌尔股份:失血狂奔的消费电子龙头
- 股票行情|EOS即将上破?
- 股票行情|两家茶企冲击A股“茶叶第一股” 与白酒齐名的茶叶为何没有一家“巨头”?
- 股票行情|0.18元!乐视告别A股,明日摘牌
- 股票行情|马来西亚监管机构标注 eToro、币安为未授权企业
- 股票行情|睿创微纳2020年中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2.86%,净利润同比增长376.71%
- 股票行情|业绩超预期股名单:最强预增超25倍 外资加仓10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