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写在承兴国际事件一周年,三方模式之困尽显,何去何从?( 三 )
自身原因不可规避
这之后 , 诺亚创始人发布了一封公开信 , 其中的这样一段话非常值得回味 。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 经济走到周期的尽头 , 当经济下行 , 抵押品衰竭资本品价格不再上涨的时候 , 暴雷的会越来越多 , 系统性风险也越来越大 , 作为有一定规模的资管机构 , 确实很难100%规避风险 。 我们这次碰到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宏观市场当前处于信用周期的末端 , 这也可能是从事金融业无法反抗的宿命 。
不得不说 , 诺亚财富在公关方面绝对是市场一流 。 以上这一段经典的话语 , 在当时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 这段话本身是正确的 , 但是却完美的把诺亚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
经济下行 , 方显风控实力
不错 , 在整个经济下行周期中 , 暴雷会越来越多 。 任何一家机构 , 即使是持牌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等都很难保证100%规避风险 。 因此要求私募不出风险是不可能的 , 泥沙俱下之下这本身无可厚非 。 但是仅仅将原因归咎于宏观经济而不反思自身 , 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 。
任何一家企业踩雷 , 总会牵连一波金融机构;但是总会有那么几家金融机构及时抽身 , 得以保全资产质量 。 这取决于最初授信设置的措施 , 尽职尽责的贷后管理以及事发之后的及时有力措施 。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 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 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获取收益的机构 , 因此风控能力从来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经济上行时期 , 歌舞升平一切安好 , 都是一片祥和风景;而经济的下行时期 , 才是大浪淘沙 , 鉴别一家金融公司风控能力的最佳时期 。
本文插图
对于诺亚同样如此 , 作为基金管理人 , 如果能事先辨别到承兴国际融资中的风险 。 更好的进行尽职履责 , 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 。 毕竟从金融和风控的角度来看 , 承兴国际本来就很反常 。 作为主动管理机构 , 诺亚显然没有履行好一个基金管理人的义务 。
尽管承兴国际采取了措施 , 但是截至到本文发稿股价依然处于停牌状态 。 虽然诺亚赢了官司 , 但是从银行账户的冻结情况和目前的各方情况来看 , 至今仍是一个烂摊子 。 而对于踩雷的投资者 , 目前似乎没有太多的说法 。 而那34亿元的资金 , 究竟去了至今是个谜 。
写在最后
承兴国际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有很多 , 关于供应链金融 , 关于三方财富 , 关于投资者教育等等 。 诸多思考 , 一时间纠缠一起 。
同样也应该看到 , 此次事件诺亚并不是孤独的 。 诺亚的问题绝不是它自身一家的问题 , 反应的是国内三方财富机构的模式之困 , 这就是以销售为驱动的模式 。
本文插图
国内财富机构目前主要以销售佣金为驱动 , 决定了其“重销售不重售后”;而如今很多机构自己做起来主动管理方 。 但问题在于 , 以诺亚财富机构为代表的机构 , 本身接触的都不是优质资产 , 所以风险本身就高 。 三方的模式决定了 , 很难做到独立客观 , 而这恰恰又是三方存在之根本 。 而解决这一困局 , 则需要相当的努力 。
【股票行情|写在承兴国际事件一周年,三方模式之困尽显,何去何从?】承兴国际最终如何收场?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 股票行情|零点有数创业板获得受理:2019年研发费用占营收8.72%
- 股票行情|A股重回强势!沪指大涨3.11%,股民加仓时机又来?
- 股票行情|黯然退场!乐视退明日将被正式摘牌 巅峰期股价179元如今只剩1毛8
- 股票行情|歌尔股份:失血狂奔的消费电子龙头
- 股票行情|EOS即将上破?
- 股票行情|两家茶企冲击A股“茶叶第一股” 与白酒齐名的茶叶为何没有一家“巨头”?
- 股票行情|0.18元!乐视告别A股,明日摘牌
- 股票行情|马来西亚监管机构标注 eToro、币安为未授权企业
- 股票行情|睿创微纳2020年中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2.86%,净利润同比增长376.71%
- 股票行情|业绩超预期股名单:最强预增超25倍 外资加仓10股